要充分理解和弘扬胡锦涛总书记的讲话精神和深刻内涵,当务之急就是要着力为社
当人类社会发展到了今天,我们正在经历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而现代高科技带给我们高度的物质文明的同时,多元化的文化交流撞击着五千年的中华文明,一些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在这种冲击下显得黯然失色,发生了一些不健康的畸变,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人文精神的失落。特别是伦理道德的缺欠、道德意识的淡薄以及人际关系的异化,这让我们已经愈来愈深刻地认识到经济社会的发展必须要有一种以人文精神支撑的社会教育环境。如果丧失了这种社会教育环境,那么对财富的追求就必定会沦丧为纯利欲的冲动,从而导致人们各种欲望的恶性膨胀和人性的泯灭,进而带来秩序的混乱和社会的动荡。
改善这一局面的根在哪里?魂在哪里?我们要在历史中寻找答案。我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虽然不同区域的人文文化形式不同,但其中心内涵无不是以仁、义、礼、智、信、忠、孝、廉为主流的人文精神。祖先给我们不仅留下了可歌可颂的宏篇论著,更可贵的是为我们留下了举世公认的丰厚文化遗产。这些文化遗产闪烁着人与人相和,人与物相谐,涵摄万有,会通百异,辨论思维,体用一源,泯除对立,和谐圆融,出污不染,化腐为奇,自利利他,大爱无疆,平水深流的智慧光芒,这些都是社会教育应有的内容。《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到《大学》、《中庸》、《论语》、《老子》以及戏曲、书画艺术、民间歌舞、建筑文化、诗词歌赋、楹联牌匾等等,这些都是社会教育的载体、环境。我们要从传统中汲取营养,同时让传统文化中的伦理道德具有新的时代内涵,以改善当前社会教育的环境。
同时,我们每个人都要从自我做起身体力行,这是改善当前社会环境的根本因素。尤其是新闻工作者、文艺工作者,他们不是简单的从业人员,可以这样说他们是营造社会环境的工程师和形象大使。他们的作品、言行直接影响着大众的价值取向。作为新闻工作者应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坚守社会守望职能,文艺工作者应该歌颂社会中的真善美,针砭假恶丑,共同营造积极向上的社会教育氛围。
社会教育的环境需要每个人去营造,同时社会教育的环境又塑造着每一个人。现阶段,要把重建现代人文精神,提高大众人文素养的社会教育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中心内容。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取精华,去糟粕,扬弃传统文化,借鉴西方文化,营造以人为本的社会教育环境,为社会发展提供足够的精神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