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深刻变革中如何破解社会矛盾?

2010-08-22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文字整理:祁鹏宇 我有话说

贾建芳(右)在光明网进行访谈。祁鹏宇摄

编者按

进入二十一世纪后,我国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将马克思主义理论同当前国情相结合,明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和谐理念对当前的经济社会政治文化建设工作有什么样的指导意义?如何运用和谐社会理论解决社会矛盾凸显期的公平正义问题?日前,光明网邀请中央党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研部教授、博士生导师贾建芳,做客“光明网上访谈”,就这些问题与网友进行了交流。

没有哪场变革比现在的这场变革更深刻更广泛

光明网: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当中,每一次新理论的提出都与社会的现实一些情况紧密相连的。那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基于一种什么样的社会现实提出来的呢?

贾建芳:用我们文件中的话来说,就是中国正处在一个前所未有的社会变革时期。实际上就是说,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的几千年中国历史上,尽管有许许多多的大的变革,但是没有哪场变革比现在的这场变革更深刻更广泛。为什么这么讲?因为这样一场变革,是从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在的工业社会、信息社会演进的过程。

比如现在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是过去任何时候没有的,我们建立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体制,推进市场化进程,带来空前的生机和活力,但是也带来前所未有的问题。市场化引起了中国社会结构的变化,这个结构的变化带来了生机和活力,就是激发了我们各个方面的积极性、创造性,带来了中国社会这么快速的发展。但是,市场经济天生就有一些问题,比如货币拜物教,比如市场的自发性和盲目性,实际上我们都已经有感觉了。我们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只有十多年的时间,正式提出来是1992年,而西方少说也用了一二百年的时间来完善市场经济,我们的市场经济体制肯定是没有完全建立健全起来。现在,传统的计划经济应该说还是有,甚至在有的地方、有的领域、有些人的头脑里还是比较明显的,所以目前可以说是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体制的一些问题结合在一起的一个时期,带来各个方面空前未有的问题。

像经济领域里,大家最不愿意看到的官商勾结、钱权交易、垄断经济啊,一些不好的经济现象,可以说都是在这个过程中出现的。在政治领域里,全党全国人民切齿痛恨的一个问题就是钱权色的交易,也是比较突出的。在社会生活领域,我们看到的一些问题就是社会不断地分化,过去那种人们习以为常的格局基本上被打破了,有的人地位上升了,有的人下降了,在这过程中也有一些不公平、不正义的东西出现,导致人们在过上了好日子的情况下,不安全感、不公平感、不幸福感实际上也在凸显。这就是我们社会不和谐的一些方面,有时还会出现一些比较尖锐激烈的矛盾,甚至会出现一些群体性事件。

社会转型是由市场化推动的,包括工业化、城市化、社会化、国际化、社会分化、民主化、法治化、思想文化多样化等,是这些“化”的一个整合过程。这些方面,西方发达国家有前车之鉴,有经验教训。这些“化”有规律可循,我们正在认识这些规律,由知之不多到知之更多,由知之不深到知之更深。但是从目前来看,我们还有很多的规律没有完全认识到,更没有把它很好地跟中国的实际相结合。

光明网:社会矛盾凸显的原因是什么?

贾建芳:原因就是我刚才说的,无非就是客观方面的原因和主观方面的原因。

从主观方面来讲,我们的执政党、我们的政府和我们的社会公民,对这样一场变革都有些准备不足,我们的行为,我们所承担的责任和义务,还有我们所使用的权力,和现实要求没有完全相适应,有的甚至走极端了,带来这样那样的问题。如果把问题的原因仅仅归结为主观方面的话,我们就不是用唯物史观来看问题了。如果用唯物史观来看问题,就是马克思所说的,一切社会变迁和政治变革的终极原因不应该在人们的头脑中,在人们对永恒的真理和正义的日益增进的认识中去寻找;不应当在有关的时代的哲学中去寻找,而应当在有关时代的经济学中去寻找;根本的是要看这个社会的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变革。这样来看,客观原因就是我们刚才所说的中国社会正在发生前所未有的变革,它是由市场化推动的,因此最深层次的变革就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它一方面带来整个社会结构的转型,另一方面也带来这样那样的问题。

和谐社会理论主要遵循了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和谐理论

光明网:刚才讲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实原因,请说一说它的理论依据。

贾建芳:我们构建和谐社会当然有中国的传统文化的渊源。但是,我们党构建和谐社会的理论主要是遵从了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和谐理论。马克思主义是什么呢?马克思主义就是关于人的解放条件的学说。在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人所面临的解放的问题是不一样的,实现人的这种解放、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需要的条件也是不一样的。所以,人的解放是一个自然的历史过程。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可能不断得到了解放,同时社会各个方面又会给人附加新枷锁、新的束缚。

人类发展到资本主义社会的时候,资本主义为人的解放和发展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条件。这是得到了马克思和恩格斯充分肯定的。同时,马克思恩格斯用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这两块基石揭示出:资本主义社会尽管比过去的社会更加文明,更加有利于人的解放和自由全面发展,但是,这个社会有很多不可克服的矛盾,这些矛盾主要表现为人与人之间的矛盾,马克思的剩余价值论就揭示了商品、货币、资本所掩盖的人与人间的关系,也就是资本的占有者与雇佣劳动者之间是一种剥削和被剥削、压迫和被压迫、奴役和被奴役的关系。

在马克思那儿,“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是一个意思。我们是在比较落后的基础上建设社会主义,这个基础跟马克思恩格斯预想的未来社会的物质基础、国际环境、文化条件等都是不一样的。但是,这样一个美好的社会理想,一直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追求。我们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和谐的基本理论与中国现实相结合的一个重要理论创新。

社会不和谐的根源是利益关系失衡

光明网:中国现在正处在一个转型期,社会各方面的利益还难以完全均衡,应该如何促进不同群体的利益关系的和谐?

贾建芳:社会不和谐的原因固然很多,如果用马克思主义观点来分析的话,最深层次的原因还是利益关系失衡。马克思曾经说过,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跟他们的利益相关;思想一旦离开利益就会让自己出丑。所以,分析问题的时候一定要抓住“利益”。过去在特殊的历史条件下,个人服从集体、服从国家,这是没有问题的。现在我们承认个人的利益,而且要尽量创造好的条件不断的地满足、维护、实现个人利益,这是我们党的一个宗旨,这是非常明确的。

既然不和谐的最深层的原因就是利益关系失衡,那么,要促进社会和谐,就要平衡这种利益关系。所以,这个问题问得非常好,问到根上了。怎么使不同群体之间的利益关系平衡,达到社会的和谐?我们认为主要是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可以说这是一个根本的保障。

公平正义是一种配置权利和责任、义务的合理规则。这个规则是什么?我们的社会学者已经把这个规则解读得非常清楚,认为至少有四个规则。第一个规则是保障人的基本权利,包括每个人的公民权,尤其是知情权、参与权、收益权、使用权等。第二个规则就是机会平等,在起点上和过程中给人们公平的环境、公平的机会、公平的体制等。第三个就是按贡献分配的规则。我国实行按劳分配或者按要素的贡献分配,可是,很多时候我们的分配秩序有点混乱,有的人甚至说是不是按胆量分配?是不是按权力分配?是不是按岗位分配?,就是说社会出现种种疑惑。第四个规则就是社会调剂。比如有一块蛋糕,我们想把它平分,因为你跟我出了一样的钱、一样的力,应当一人一半。但是真正分的时候可能切割得不均等,不均衡。那有什么办法解决呢?就是把大的一块切一小块补到这个小块上,实现比较均衡。这就是一种调剂。我们刚才说的四条规则应该是一个整体,缺一不可。缺一,这个社会可能有失公平正义,如果四个都缺的话可能会带来很大的问题。目前来看的话,这四个方面都不尽完善。

要解决利益关系均衡的问题,就要把这四条规则体现出来。当然,我们说的是一种平衡,不是平均。

视频及原文详见光明网www.gmw.cn

主持人:姚源

文字整理:祁鹏宇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