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在日前举办的第四届国际生态城市建设论坛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王如松表示,生态城市建设是一场技术、体制、文化领域的社会变革,需要强化完善生态规划、活化整合生态资产、孵化诱导生态产业、优化升华文化品味、统筹兼顾分步实施、典型示范滚动发展。
王如松说,城市的“生态”包括城市生物和环境演化的自然生态、城市生产和消费代谢的经济生态、城市社会和文化行为的人类生态,以及城市结构与功能调控的系统生态耦合关系,是城市绿韵(蓝天、绿野、沃土、碧水)与红脉(产业、交通、城镇、文脉)的复合生态关联状态,是天、地、人、境间的和谐关系,而不是回归自然或城市生物生境的简单平衡。在王如松看来,生态城市建设包括以下几个动态过程:一是环境演化。即促进城市建设从满足市民的居住空间需求到生活质量需求、污染治理需求到生态健康需求、景观绿化需求到生态服务需求转型。二是产业转型。即促进传统生产方式从产品导向向功能导向、链式经济向网络经济、自然经济向知识经济、厂区经济向园区经济的循环经济转型。三是社会进化。即推进决策方式从线性思维向系统思维等方向演化,生活方式从以金钱为中心的富裕生活到以健康为中心的和谐生活、以利己为中心的物理型关爱到以爱它为中心的生态型关爱演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