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小屋

2010-09-01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唐湘岳 通讯员 高孝书 我有话说
13名留守儿童,一位老婆婆,在李黎明的小屋一起生活了整整3年。7月14日,年近七旬的黄国选老人领着记者走进这间小屋时,李黎明校长已经走了10个月了,小屋一切还保持着原样。

这是一栋经受了不少风雨的教师宿舍。校长的小屋在3楼靠东,不足60平方米,3室1厅。两间大一点的房子原是老婆婆和孩子们住着,校长住6平方米

的小间,小间仅放得下一张单人床,一张学生课桌,床上靠里堆着书,桌上一只小闹钟,一本摊开的工作笔记……这里,曾是13个留守儿童幸福的乐园。

迎春镇许多村民外出打工,孩子们就成了留守儿童。孩子每一步成长都不能成为真空,一步走不好,就可能造成终生遗憾。想起这些,校长就十分揪心。校长让13个年龄最小的留守儿童住进自己的寝室里,亲自照管。在这些学生花名册的家长一栏里,校长郑重地填上自己的名字和电话。

七八岁的孩子,本是在父母怀里撒娇的年龄,什么都不会,校长这个临时爸爸可不好当。挤牙膏、晾毛巾、叠被子,校长不厌其烦手把手教。他在日记中写道:“教育无小事,处处皆育人,要从小培养孩子正确的兴趣爱好,养成习惯很重要。”校长规定睡前要洗脚。有的孩子懒,钻进被窝里就不想出来。校长把他们一个个拉起来,烧好热水,按着他们的脚洗。晚上,还要起床给孩子们盖被子,有时还要洗孩子尿湿的裤子。

校长有失眠症,极需安静,活泼可爱的孩子们经常闹腾不休,甚至把床铺都蹦塌。为了方便照顾孩子,校长睡觉从不关房门。实在忙不过来,校长请来大坪村的黄国选婆婆帮忙照料,黄婆婆的两个孙子也住在小屋里。

校长对婆婆说:“你住进来什么都不要带,什么都不用买,我这里什么都有。”

婆婆回忆,住到小屋的头一天晚上,怎么也睡不着。“你一个做校长的,把大房间、大床都让给我们,这怎么要得?”

“老姐姐,我是来请您帮忙,我是把一副重担交给您了,我还不知道该怎么感谢您呢!”

作业做完了,孩子们就缠着老婆婆讲故事。老婆婆会讲许多民间故事。校长有时候也给孩子们讲故事,跟孩子们一起做游戏、猜谜语、唱歌,这是小屋最快乐最温馨的时刻。老婆婆说,这里真像一个家。校长说,我们就是一家人呀,老姐姐是家长,最辛苦。

小女孩李玉爱发高烧,校长赶紧背着她去医院。医生说是急性肺炎,要住院打吊针。校长和老婆婆在医院里陪了小玉爱3天。老婆婆每天煲了稀饭一勺勺喂她喝。在出院的路上,碰见李玉爱奶奶来看孙女,老人家问校长花了多少钱,校长说这个不用您管。校长送老人家上车回家,老人家在车上一边挥手,一边揩眼泪。

校长这个临时爸爸不仅要管孩子们起居,他还管孩子们的学习和思想。早上,校长督促孩子们跑步锻炼身体。晚上,校长督促他们在小屋里读书,写作业。孩子小想家,偷偷上了一辆中巴车,要去广东找妈妈。校长急得不得了,骑上摩托车就追,追了20多公里路,费尽心思才把3个哭着要妈妈的孩子哄回来。

校长不仅是13个孩子的临时父母,他也是全校两千多孩子的临时父母。他要求全校老师都跟留守儿童结对,做孩子们的临时父母。黄婆婆经常看见有学生来找校长,有的没零花钱了、有的是生病了、有的是心里有委屈……孩子们都喜欢来校长的小屋,校长笑眯眯地接待着每一个孩子,总能让每个孩子高高兴兴地走出小屋。校长身上总揣着一把零票子,大家笑称校长是贫困学生的取款机。

校长忙不停,校长妻子程秀莲也没有闲着。程秀莲在离镇里10公里的大坪村学校教书。每次到镇里来开会,她便到校长的小屋来拾掇拾掇,给孩子们洗洗衣服。

校长的身体越来越差,黄婆婆好几次看见校长才上到二楼就要靠着扶栏喘气。他嫌上医院看病耽误时间,常请人刮痧。校长对老婆婆说,我没事,刮一下就好了,倒是老姐姐你要保重身体。

2009年9月13日晚10点多钟,忙了一天的校长回到大坪村的家中洗澡。妻子劝丈夫睡在家里,校长说:孩子们住在学校,我不放心。他骑着摩托车赶回学校。巡查完学生寝室,他回到了小屋……

黎明的曙光照进小屋,孩子们起床了。透过那永不关闭的房门,孩子们看见,黎明校长安详地躺在小木床上,旁边塑料凳上放着打开的笔记本。难得一见校长比他们起得晚。孩子们轻手轻脚,生怕打扰了校长的睡眠。孩子们万万没有想到,劳累过度的黎明校长永远不再醒来。

送别校长那天晚上,校园里点起一根根蜡烛。小屋里,老婆婆和13个孩子也点起了蜡烛。烛光闪闪,泪水涟涟。

校长李黎明总是在给师生做服务工作。图为李黎明在调试音响。(资料照片)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