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抖出低价旅游猫腻

2001-04-24 来源:生活时报 本报记者 张景华 我有话说

对于去年“五一”黄金周的火爆,许多出游的人记忆犹新:摩肩接踵的人潮,随处可见的垃圾,喧嚣嘈杂的声音,让人焦躁不安。同时,还要面对“被宰”、“被坑”、“被逼”消费的种种尴尬局面。本来出游是一个休闲娱乐的快乐事儿,可结果成了一个花钱买罪受、花钱买气受的窝囊事儿。

“五一”旅游旺季临近,为了增强您的自我防范能力,出游前不妨先上一堂旅游陷阱课。

低团费“骗”你没商量

为了争取客源,有的旅行社大打“低团费”甚至“零团费”旅游的招牌。旅游者不明就里,纷纷报名参加,结果大呼上当。

王女士日前向本报反映,她看到有旅行社打出泰国游,每人团费才3000多元,就毫不犹豫地报了名,当月就带着女儿兴冲冲地出了国。没想到出去才发现,旅程虽然很短,但安排极其不合理,其中一个上午只安排两个活动,一是去金店购物,一是去皮饰中心参观,景点去的很少。出国一趟不容易,许多游客不甘心这样白白浪费时间,就提出看景点和城市,出乎意料之外,导游答应得很爽快:好!不过得自费。于是旅游项目大多成了自费项目,在导游的热心“指导”下,全团成员又吃又喝又玩又看又买又带。短短几天下来,除了团费6000多元外,两人竟又消费了一万多元,大大超出了她的预想。

一些旅行社用低团费吸引游客已是家常便饭。有些旅行社推出的所谓“精装”产品,如低于1万元的“精选日本游”、8000多元“澳洲游”等,表面上看起来团费是便宜了,实际上都大不一样。“澳洲6天游”缩水太严重,原来澳洲游是5个城市,而现在只游览3个城市,时间上也少了两天。

事实上,出国游团费的构成要素主要来自于交通、食宿、导游服务等相关费用,这些要素并不可能在短期内实现较大幅度的下降。业内人士认为,如果旅行团费有较大规模下调,必定将对旅游的质量、服务及经营利润有所影响。

免费项目让人大掏腰包

李先生向来对旅游乐此不疲。不过,前一段对张家界某洞河的旅游,让他大跌眼镜,并连呼“真长了见识”。原来,他们一行游过某著名的洞后,导游小姐指着旁边一座修得极其简易的二层建筑物说,你们可以到那里看看民俗表演,“那里是免费参观”。

不明真相的李先生一行走进去,看到当地土家族的婚礼表演已经开始。这时一个表演者走来,邀请李先生扮作新郎。入洞房了,只听那位表演者宣布:土家族有个习惯,新郎、新娘入洞房前,新郎要给新娘50元钱作见面礼。李先生正洋洋得意的笑脸立马窘住了,在众目睽睽之下,李先生不失豪气地掏出了50元钱。然而,事情并没有完结,李先生刚刚进得“洞房”,表演者又宣布:按土家族的习惯,新郎在给新娘揭盖头时要给揭盖头钱,这下,李先生傻眼了,本想免费乐呵乐呵,没想到进了无底洞,当着众人的面,他不得不一路苦撑下去。总算大婚告成,李先生一算,这次“免费参观”,他交的“赞助费”还真不少。

这种“礼遇”不仅国内有,国外也不新鲜。前不久,记者抱着“你说得天花乱坠,我就是不花钱”的心理去了一趟泰国,结果如何呢?当导游领着我们一行十几人到一家名为“毒蛇研究所”时,说是免费讲解、免费参观。到最后,我们几乎人手一瓶蛇药走出了毒蛇研究所。据说,蛇药是泰国的国宝,岂有不买国宝之理,一瓶蛇药90美元。就这一项,就乐坏了我们的导游,她毫不吝啬地一下子买了3只当地很有名的本地鸡“犒劳”我们。

特色旅游名不副实

在玩遍了各种景区之后,有的游客不再满足于千篇一律游山玩水,希望更具特色的旅游项目出来。在旅行社的包装下,今年各地“五一”旅游市场上出现了一些新线路。如南京某旅行社根据电影《卧虎藏龙》推出的“卧虎藏龙之旅”、“文物游”等,将一些对文物感兴趣的游客集中起来,由旅行社应他们的要求设计线路,带领游客参观博物馆里的珍品文物,并由文物专家为游客们讲解。这种边玩边学边欣赏的旅游方式,很受游客欢迎。

也许正是看到这种特色旅游的广阔前景,一些旅行社不失时机地推出了各种“特色旅游”。然而,由于个别旅行社的服务、应急能力有限,并不能够提供个性化的旅游线路和内容,“特色旅游”多不副实,成了蒙人、“宰客”的新手法,引起游客不满,甚至遭到投诉。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