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香刹”法源寺

话说北京法源寺(八)
2001-04-24 来源:生活时报 ■杨澄 我有话说

走出藏经阁,为繁花树海所围,思绪飞升引出许多遐想。法源寺自古以来就以花木繁盛著称京师,有“香刹”之美誉。花盛种多,先是牡丹,品种名贵。再是丁香,春风催花,香溢寺内外。于是引动京城各界人士纷至沓来,到城南古寺看花、咏花、赏花、唱花,积留下许多美好诗文。

年轻时代的毛泽东曾把自己亲手制作的一本“集花册”送给未婚妻杨开慧。册中注明“丁香花、牡丹——法源寺,迎春花——颐和园”。可见那时毛泽东曾不止一次到法源寺赏花。后来,毛泽东对他的老朋友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说,“北京数不尽的树木激起了我的惊叹和赞美。”

1924年春天,诗人徐志摩陪同印度诗哲泰戈尔到法源寺观赏盛开的各色丁香。徐志摩激情难已,在海棠树下做了一夜诗,成为一时佳话。志摩的老师梁启超在这年的秋天,集了宋词,以八尺宣纸写了一幅大楹联赠给诗人,纪念此事,书法作北魏体,笺用朱丝划格,谨严古朴,联为:

“临流可奈清癯,第四桥边,呼棹过环碧;此意平生飞动,海棠影下,吹笛到天明。

集宋词制楹帖,此颇隽逸,写似志摩,想见竺震旦(泰戈尔)泛西湖及法源寺丁香树下一夜也。

甲子七月既望梁启超作于北海松馆(松坡图书馆)。”

事后,梁启超在他所著的《饮冰室诗话附录》中说:“我所集最得意的是赠徐志摩一联……此联极能看出志摩的性格,还带着他的故事,他曾陪泰戈尔游西湖,别有会心。又尝在海棠花下做诗做个通宵。”

1956年中国佛教协会在法源寺设立了中国佛学院。1963年亚洲11个国家和地区的佛教会议在这里召开,亚洲众多著名学者出席了这次盛会。“文革”期间,法源寺遭到严重的破坏。1979年中国佛教协会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重新修复古寺,并成立了中国佛教图书文物馆。

法源寺,是史,是文,是诗,更是一本“式今钅监古、昭告方来”(赵朴初语)的书。(完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