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一位从事保暖内衣的销售商李先生找到笔者说,我再也不干销售了,干销售知道业内黑幕太多。我觉得应把里边的黑幕抖出来,良心才能解脱。
在李先生的牵线下,笔者得以了解“庄家”是如何操纵市场的。
李先生说,上海某保暖内衣厂家用远红外概念炒作,赚了几千万元。巨额利润引来厂家竞相“入市”,“有条件要上,没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格言在这里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分杯羹者”由最初的6家猛增到如今的600来家。行业膨胀“已到了疯狂的顶点”,大家的“撒手锏”由广告战、价格战发展到拆台战,迫使价格“雪崩”,最终导致行业提早衰落。
去年几百元的保暖内衣现在不足百元就能买到了,惊人的利润是如何攫取的?李先生讲,秘密隐藏于内衣“配伍”。一是相当多的厂家向市场投放的产品根本就没有远红外纤维,仍然打着远红外概念宣传,加上我国还没有制定内衣行业标准,技术监督部门只好望衣兴叹,致使蒙骗消费者的行为大行其道;二是市场上相当数量的保健、保暖内衣远红外纤维含量根本不到10%,保健、保暖更无从谈起。
目前,远红外纤维制作方法有三种,前两种是一般的纤维和面料,采取涂层和药物溶液浸泡处理;后一种是融纺法,即在纺织过程中,直接加入远红外陶瓷粉,经纳米技术处理。目前,掌握代表最高档的细旦丙纶远红外化纤生产企业,全国不超过3家。前两种方法牢固度差,洗几水就把远红外洗掉了,所以不保暖、不保健,这就是你们媒体对远红外功能也产生质疑而不知病根在哪儿的原因。
这位李先生还披露,目前,全国几百家内衣制造商不同程度地炒作远红外概念,且称用的是最高档的货色,真可谓巧手比天仙。果真如此吗?
经过一番周折,笔者与我国最大、生产最高档的远红外纤维的细旦丙纶化纤生产厂——中原油田舒普凡化纤厂厂长谢延龙取得了联系。有关人士告诉笔者,他们厂生产的远红外纤维占全国同类产品产量的70%,开足马力生产,年产量也不过2000吨。以此类推可知全国的产量,足可见许多“巧妇”们做的“高档”内衣是“无米之炊”。
问及广大消费者最为关心的远红外保健功能到底如何?李先生称他的说法不具权威性,他向笔者推荐了原北京纺织科学院教授余启武,余教授说:“现在已分不清是商战掺入了学术还是学术掺入了商战。专家的话对谁有利,谁就拿来做广告,对谁不利,就要找专家理论,我现在最怕的是卷入到具体的产品里去,千万别问我关于产品的事。”
对消费者关心的问题,有关人士谨慎地作了回答:从国家最高科技权威部门的界定看,远红外新材料的保暖、保健功能是毋庸置疑的。问题的关键在于摆在消费者面前的远红外保健内衣所含远红外纤维的量是否足够,制作成织物产品后其远红外发射率是否大于80%,该产品是否具有国家医药管理部门颁发的医疗器械生产许可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