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北京高招又有新情况

成考场外设摊咨询 家长出马忙选专业
2001-05-15 来源:生活时报 本报记者 曹谦 李海清 我有话说

新专业新机制欲揽人

5月12日,在成人高考的考场外,北京高校纷纷举办高考招生咨询。“北京语言文化大学新增金融系,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新设新闻学专业,北京林业大学新设草业科学,北方交通大学新增生物医学工程等6个本科专业……”今年北京普通高校纷纷新增专业的确在考生和家长中引起不小的轰动。新专业将会带来哪些变革?这是记者在部分高校咨询会上听到最多的问题。

事实上,高校增加的远远不止这几个新专业。北京的一些高校负责人在回答记者的提问时深有感触地讲,现在高校必须面向产业新生长点,不断优化专业配置,开办一些交叉学科专业。

像北京语言文化大学的金融系,培训目标是金融学专业或其他经济领域所需、精通外语的金融学专业人才。本科生要通过在校4年的学习,成为既精通外语又懂专业的复合型人才,毕业时要求学生能熟练自如地运用英语撰写毕业论文并进行答辨,能熟练运用英语进行各项金融业务操作。

与新专业相比,高校实行的新机制则更加吸引人。清华大学所有工科类专业从1996年开始就实行了“本科———硕士研究生统筹培养模式”。其主体部分是按6年的计划年限,完成工学学士学位和工学硕士(或工程硕士)学位的学业要求。学校前3年设置了通用性较强的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平台,学生在第3年末,根据本人志愿、学习成绩和实践能力,大部分优秀学生可以直接进入本科———硕士研究生统筹培养计划或与博士培养阶段相衔接。

考生不急急家长

记者在北京师范大学高考招生咨询现场看到,北师大今年招生各系均打出自己的旗帜,各系负责人率领教师、学生早早来到咨询现场,从上午9时起前来咨询的学生家长络绎不绝。只是记者守候了2个小时,没见到一位今年高三应届毕业生。

“孩子忙,没时间来。”一位家长告诉记者,“我儿子刚刚进行了模拟考试,他现在每天放学就关在家里,闭门不出。他每天什么也不做,就是看书。今年跟去年不同,是先报志愿后考试。报志愿是大事啊,关系到我儿子的一生。我儿子想报考北师大,我来替他选个专业。”

记者发现,为了给子女选专业前来咨询的家长人数众多,在北师大,每个科系的咨询台前,都站着几对中年夫妇,手拿资料询问得十分仔细,而有关人士指出,这样的“终身大事”实在不该由父母包办。

谈报考如同谈生意

由于今年高校收费由以前的公费自费双轨制实行并轨,不再有从前意义上的“自费生”。这使得一部分对子女学习成绩信心不足、又渴望供子女读名牌大学的家长忧心忡忡。在北师大高招咨询现场,记者遇见了为让女儿读上名牌大学刚从沈阳“移民”到北京市郊区的罗女士。

“我女儿是中等生,学习成绩不太好。沈阳每年高考录取分数线比北京高几十分。她非常刻苦,可怎么努力成绩也上不去。没办法,为了她我投资小城镇,在北京郊区买房子,把全家的户口都迁到北京来了。但她的成绩,考进重点大学,我还是没信心。”罗女士说。

在北师大资源与环境科学系的咨询台前,罗女士询问北师大的收费情况,一位教师告诉她,北师大师范类专业每年收费2500元,非师范专业每年收费4800元。“我女儿想读自费,每年给你们一万元,行不行?”罗女士问。当得知今年已经没有“自费生”时,罗女士显得非常失望,不断地说:“我女儿念不上名牌大学了。”

有潜力的专业受欢迎

参加咨询活动的北师大各系教师都不厌其烦地对家长们介绍今年招生各专业情况。记者发现,与往年不同,今年前来咨询的家长们更关心有潜力的专业,以及专业在未来的上升空间。在传统学科如中文、数学、历史等专业咨询的家长并不多,而在天文系、资源与环境科学系、环境科学与工程系、材料科学与工程系前咨询的家长则需要排队。一些家长则严肃地追问在北师大毕业以后,他们的子女能否找到工作,能不能保证他们的孩子将来不做中学教师,而进入高薪企业。还有的家长关心孩子能否直接读硕士、博士。高校新机制运作的新专业培养成的毕业生,以后一定会成为人才市场上的骄子?一位资深教育学家否定了这个推测。现在一些高校“一窝蜂”上马的热门专业,几年后可能面临大于冷门专业的激烈竞争。特别对于成绩优秀的学生,在选专业时一定要眼光开阔,慎重选择一生的发展方向,切不可把自己今天的选择当成炫耀的资本。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