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一”节前,武汉市勇救两名落水儿童光荣献身的11岁少年闵斌,被追授为“十佳少先队员”。与此同时,一个有关如何看待未成年人的英雄壮举,应如何教育未成年人应对危急情况的话题,在社会上引起讨论。
闵斌是武汉市江岸区曙光小学六年级学生、少先队员。5月13日上午10时,两个在塘中戏水的少年不慎溺水。正在附近的闵斌听到呼救声,疾奔过来,来不及脱去凉鞋,拿起一块泡沫板一个猛子扎进鱼塘。当时在场的闵斌的姐姐说,弟弟托着两个男孩用力送上岸边后,就再也没有浮出水面……
连日来,闵斌的事迹在江城武汉广为传诵。社会各界人士怀着崇敬的心情,纷纷来到小英雄家中慰问。闵斌生前所在的曙光小学还发出号召,动员全校师生向闵斌学习。闵斌的母亲抹着泪,坚强地说:“孩子做得对,作为母亲,我为儿子感到骄傲!”
14岁的少年英雄赖宁
11岁少年含苞待放的生命之花骤然凋谢,让人们感到深深惋惜,并引人深思。
有关教育界人士指出,提倡见义勇为值得肯定。然而,当实施这一行为的主体是一些缺乏自救能力和意识的孩子时,其付出的代价必然是惨重的。我们为此不应该反思吗?我们在这方面的教育缺失了什么?
有人说,如果闵斌能叫上附近的大人,悲剧或许不会发生。闵斌的父亲闵杏元无比悲痛地感叹:“我们平时很少教育孩子怎样处理紧急情况,所以闵斌的姐姐当时在现场才会不知所措。”闵斌的班主任黄康荣说,闵斌的这种精神是伟大而崇高的,但也给我们教育工作者敲响了警钟:应增强学生增强面对危急情况的救助方式的教育。
10多年前,14岁少年英雄赖宁牺牲后,曾引发了社会对未成年人自我保护问题的一次大讨论。在大力肯定和弘扬见义勇为精神的同时,要注意避免青少年简单的行为模仿现已成为许多人的共识。
教育专家指出,模仿是少年儿童的独特天性,榜样教育对他们的影响程度,远远超过青年。但长期以来,在孩子们的榜样教育中科学性不足。
据统计,建国以来涌现出的几十名典型少年英雄中,救落水者、救火、救牲畜占了大多数,这与少年儿童丰富多彩的生活和多方面的需求不相适应,显得狭窄了些。在宣传献身精神时,宣传少年英雄机智不足;在肯定成绩时,对少年儿童生理及心理特点注意不够。归结一点,少年儿童榜样教育中科学性不足。
知名青少年教育工作研究人士孙云晓先生认为,树立和宣传少年儿童榜样,首先注重可接受性。如舍己救人的小英雄韩余娟,牺牲时才12岁。她几年来一直照顾着村里一位70多岁的孤寡老人,用小推车推老人去医院,把老人几百斤小麦搬运到谷场上晒干……这种超过孩子体力所及的事迹,应不应渲染和提倡,值得商榷。
再者,对少年儿童榜样教育应德智并重,教育他们救人既要勇敢,还要机智。《中国少年报》曾在一个月内收到14个省的34篇来稿,报道17个少年儿童救人身亡的事迹,其中大多属能力不足或抢救方法不当。培养孩子献身精神固然重要,但在宣传少年英雄时,我们在宣传他们的舍己为人的献身精神时,更应多宣传一些他们的机智与聪明。应该让更多的同龄人在学习他们的英雄精神的同时,学到更多科学的方法。也许,这也是给我们宣传工作者出的一份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