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借债过日子:北京人最不敢花钱

中国信贷消费调查显示
2001-06-05 来源:生活时报 本报记者 张景华 我有话说

日前,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与万事达卡国际组织共同发布了2001年一季度我国居民信贷消费的最新调查结果。调查显示,北京人花钱最“小心”,上海人出手最大方,“白领”更愿意接受信贷消费形式。此外,住房和汽车仍然是国人最需要“借钱”来完成的消费。

北京人花钱最小心上海人出手最大方

通过对北京、上海、郑州、武汉、广州、成都和西安7个城市2100名居民的问卷调查,发现人们对信贷消费概念的认知度又有了新的提高。本次调查再次证实:男性强于女性,高学历者强于低学历者,月收入1500元以上的中、高收入者强于月收入1500元以下的低收入者,24至35岁的中、青年强于其他年龄组人群。

调查发现,北京的被访问者更倾向于住房和日常用品的信贷消费,在资金来源方面相对依赖于信用卡和亲友借贷。在过去的6个月里,北京的被访问者的信贷额主要集中在5000—50000和8万元以上,有26.5%的人信贷额发生在10万元以上。在过去的6个月里,进行过信贷消费的人群比例为11.3%,居7个城市之末。

而上海在过去6个月进行过信贷消费的人群比例仍居7大城市之首,为29%。消费领域集中在住房、教育、旅游和手机、电脑等办公通讯用品。在过去的6个月中,上海被访者的信贷额主要集中在1万元以下,其比例占89.6%。

而作为经济发展相对较快的广州,其居民对信贷消费方式却持有相对保守的态度。北京、上海两地的信贷比例,专家认为这和两地的消费观念有关系。

“白领”成为信贷主力军国有银行成为贷款首选

3次调查结果,认可和接受信贷消费方式的人群比例成都、上海、北京和郑州要高于其他城市。月收入1500至8000元的中、高收入组是未来信贷消费的主体,特别是月收入3000至5000元、年龄在24—50岁的“白领”人士。

其中北京的被访者更倾向于从金融机构取得抵押贷款和有抵押分期付款所进行的抵押式信贷消费方式,而上海、广州等地的被访者则更倾向于使用信用卡进行的无抵押信用消费方式。

在推广和普及信贷消费方面,国有银行仍然发挥着绝对主导作用。本次调查显示有89.9%的被访者将国有银行作为其信贷消费的首选金融机构,但从被访者的年龄构成看,非国有银行正引起越来越多中、青年人群的关注。随着收入的增长,有更多的人将银行能否提供所需服务作为其选择金融机构时的第一考虑因素,并更关心所选银行的信誉。

本次调查中,影响个人信用的因素依次是:收入水平、道德品质、文化程度、社会地位和所从事职业。24至60岁之间的人群和月收入800元以上的中、高收入者认为,收入是影响个人信用的最主要因素。北京和成都两城市有更多的人认为个人品德是影响信用的第一因素,而其他城市则有更多的人认为收入是影响个人信用的第一位因素。

住房汽车教育成信贷主体“借债”过日子小心翼翼

据调查,被访者在过去6个月中信贷消费的前5个对象依次是:住房及装修、教育、汽车、大件家用电器和日常生活用品。其中住房、教育和汽车是目前我国信贷消费的主体。月收入3000元以下的中、低收入者信贷消费的对象比较广泛,几乎涉及住房、教育、汽车、家具、电器、医疗等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而月收入3000元以上的中、高收入者的信贷消费对象则主要集中在住房、汽车和教育3方面。其余有一定份额的依次是:大件家用电器、手机、电脑等办公通讯用品和旅游等。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被访者汽车信贷消费的比例越来越高,而教育信贷消费的比例迅速下降。

调查显示,24—50岁、大专以上学历和月收入3000元以上的人群未来主要信贷消费的去向是住房;24岁以上、有较高收入和较高学历的白领人士信贷的对象是汽车;24岁以下或36至60岁、中等以下收入和学历的人群信贷的对象是教育;24岁以下、大专文化程度的中、低收入者信贷的对象是手机、电脑等办公通讯用品;24岁以下或60岁以上、月收入3000至5000元的中、高收入者信贷的对象是旅游;中低学历和中低收入者信贷的对象是家用电器、家具、日常用品和医疗保健。

随着居民对信贷消费的了解,居民对信贷消费的态度趋于谨慎和理性。

需要注意的是,在过去6个月进行过信贷消费的被访者中,有超过7成的被访者的实际信贷额在3万元以下,平均信贷消费额比上次调查有所下降。主要是由于一季度既非新生入学季节,也非购买住房、汽车等大件消费品的高峰期。另外,随着信贷消费行为趋于理性和谨慎,居民信贷消费方式呈现出面广、小额、多次等特点,从而表现出信贷消费的人数增加但人均信贷额趋于下降的特征。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