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剧照
大型电视连续剧《长征》以全景式的手法再现了上个世纪红军两万五千里的长征故事。这部连续剧一经播出,立刻成为了荧屏的亮点。有人说里面的人物表演到位,有的说剧情制作精细,有的说主题歌曲从小入手更加衬托出长征的伟大,更多的人说《长征》有如一本课外教科书,它告诉了人们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
在此,记者采访了中央戏剧学院的史航、话剧制作人袁鸿、音乐人江小鱼,请他们就《长征》中的部分镜头讲述了长征中的故事。
镜头一:毛泽东与张闻天、王稼祥疲惫地搀扶而行。
故事:3人团为了确立自己对红军的军事控制权,决定让中央领导分散到各个部队,从而导致中央没有召开集体会议的可能。而毛泽东提前想到了可能会与李德等人摊牌,于是主动要求与张闻天、王稼祥一同行军。这显示出毛泽东过人的革命谋略,此举为今后的遵义会议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镜头二:湘江之战,满地都是纸张,浮桥上死尸满目。
故事:在红军大转移时,3人团命令红军的“家底”不能扔。这个“家底”包含了军用物品、印刷机,甚至图书馆的图书,这些“家底”导致了红军战士的大量伤亡。长征成了背着“包袱”的行军。此时的毛泽东提出了“人才是最根本”的重要观点。于是,出现了大炮被推入水中的情景。
镜头三:李德与毛泽东对峙时的硬气。
故事:李德并不是一个贪生怕死的人,他有着自己的“英雄气魄”,面对敌人的枪炮他并没有畏惧。李德可以说是勇敢的战士,但绝不是一个好的指挥官,他的急躁冒进导致了红军的惨重损失。毛泽东与李德的对峙在于双方对中国工农红军应该执行什么样的军事路线和战略方针。私下,毛泽东与李德作为“烟民”曾在长征途中共同寻找过可以替代烟草的植物。
镜头四:一位周姓团长被下放做染布工,他对此无怨无悔,默默地做着自己的工作。
故事:在3人团排挤有不同意见干部的大背景下,红军干部仍然兢兢业业地做着自己的事。作为中层干部,他们并不知晓红军今后将要向何处发展。对于他们来说,革命是正确的,他们要做好手中每一件事。
镜头五:渡赤水河时,朱德总司令指挥军队撤退。毛泽东一直在等朱德,说“朱毛不可分”。
故事:遵义会议前,红军的总司令虽是朱德,但实际指挥权在3人团手里,错误的指挥导致了红军付出了巨大的代价。遵义会议后,毛泽东和朱德领导的红军打了一个又一个胜仗。这时一句“朱毛不可分”再次显示出了毛泽东的雄才伟略。
镜头六:娄山关一战,残阳似血,毛泽东与朱德在崖边谈论着革命。
故事:这一仗可以说是毛泽东获得军事指挥权的小试牛刀。摆脱孤立不久的他能在信息封闭的状态下对敌我的军情做出迅速的决断,并能击败敌人,使红军走向胜利,再次印证了毛泽东关于中国革命前景的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