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今年4月以来,贵州遵义县团溪镇辖区的3所相邻小学的20余名小学生喝血酒结盟后,提出“有福同享,有难同当”的口号,在3所小学对低年级的小学生收取保护费,对不服从者轻则罚跪,重则逼其受胯下之辱,对不交保护费的学生进行人格侮辱。这副作派,简直是一个黑社会的“少儿版”。这一非法组织还选出了“大哥”、“二哥”。
为何小学生要选“大哥”呢?我想无非是他们从荧屏图书中领略到黑社会老大所谓的“派”、“酷”、“炫”、“帅”之类的滋味后模仿的吧。试想,那里面的“大哥”不是铮铮硬汉便是翩翩小生,穿西服,戴墨镜,开起车来风驰电掣,摸出枪来鹰飞鹘落,经过处,手下的人一个个低头哈腰,“大哥”倒是威风八面,真是要风有风,要雨有雨,够火爆!刺激!过瘾!其中的杀机和凶险的设置似乎也很能体现一个人的英雄气概。看着这样的图书和影视作品,孩子能不上当吗?
在幼小而求知若渴的心灵上,不经意的一个投影就可能被深化为烙印,何况是日积月累的“熏陶”。5月13日,深圳市一名年仅9岁的小学三年级学生因母亲制止其玩玩具,并要求午休后看书,竟然上吊自杀,经医院抢救才化险为夷。仅仅是一件小事,便闹自杀,除了脆弱的个性以外,孩子母亲的一席话颇值得我们深思。她说孩子这样做,可能跟他平日爱看卡通片中的暴力、杀戮情节有关,同时有些动画片中过度渲染天堂如何美妙,儿子曾多次问过天堂是否很美这类问题,这些可能都是诱因。根本不存在的天堂,竟然成为孩子心目中的理想国,并愿为之与世界、与父母亲永诀,呜呼,这灵魂的麻醉剂的力量难道还不够超然吗!
除了暴力、血腥、迷信,还有滥情。此类图书、影视作品对青少年的麻醉和误导,早有有识之士看在眼里。本不该成熟的时候果子熟了,这果子只能是青涩的。同样,一个孩子如果太像成人,我担心他的健康;如果太像成熟的恶人,我则担心我们的安全了。
如果图书成为纸制的地狱,如果电视成为潘多拉的盒子,如果对暴力不作评论,对迷信不抨击,对滥情不批判,等到回过头来再对孩子拼命“杀毒”,我想,险情则不仅仅是在图书和影视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