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身心健康神采飞扬

2001-07-03 来源:生活时报 莲子 我有话说

很多人都有过乘长途汽车旅行的经历。颠簸的车厢像一个巨大的摇篮,在单调的摇摇晃晃中很快会让车内的人们产生一种莫名的倦怠感。不久,许多人便会昏昏入睡。

人生何曾不是一次漫长的长途旅行,时间的列车载着人们驶过竖立在人生旅途上的一个个车站:童年、青年、中年、老年。在这次长途旅行中,不全是阳光明媚的晴空,也会有乌云密布的阴霾。有时候,仅是那日复一日、月复一月、年复一年例行化的上班、吃饭、睡觉,这“三点一线”的生活模式就会使许多人感到一种千篇一律的乏味,觉得我们的生活似乎是那样的了无生气,缺乏活力和新鲜感,久而久之,就产生了一种类似乘汽车长途旅行般的倦怠感。它会让你时常感到生活就像一杯索然无味的白开水;它会使你心烦意乱,百无聊赖,无精打采提不起精神来;它会让你对于眼前的工作感到困难重重,得过且过,一点也不图改进地去蛮干;它还会逐渐腐蚀爱的情怀,使往日的恋人反目成仇,幸福的伴侣落入冷漠的窠臼;它会使你的心感到很累很累,特别在你心境不好的时候,这种疲惫不堪的感觉更会兴风作浪,让你心烦意乱。

据专家介绍,这种生活中的倦怠感是一种极为有害的负性情绪,它在侵蚀、吞噬着人的生活乐趣。生理学家和心理学家都认为,这种倦怠感是人们生活中一种客观存在的东西,绝不是一种子虚乌有的无病呻吟,必须用一种科学的理论去正视它认识它并解决它。

节日的大吃大喝,通宵玩牌搓麻,看连场电影等等,从某个角度上看何尝不是人们想借助这类活动来摆脱日常生活的倦怠感呢!或许从人们常说的那句“久别胜新婚”中,我们也体味到人们对充满活力的生活的向往。

要打破这种生活中主观体验到的倦怠感,只有借助科学的理性,仅靠自发的挣扎是不够的。生理学家和心理学家都认为,对作用于有机体并能引起反映的任何因素,都称之为刺激物。刺激物施于有机体上的影响,称为刺激作用,简称刺激。有机体对于刺激显示出的相应反应叫做应激。一般讲,刺激是促进人的生理、心理、思想、能力等不断发展和完善的源泉。每个人从一出生的任何时候起都需要各种变化的刺激。如果什么刺激也没有了,不仅智力和人格会受到影响,还易形成社会心理性智力迟缓,而且平淡的生活会使人感到人生毫无乐趣,即我们所讲的倦怠感。据此,我们实际上已经知道摆脱生活中的倦怠感,使日常生活充满乐趣的方法,即是积极主动寻求有价值的刺激,积极适应各种破坏性的感情刺激。在生活、学习、工作及社会交往过程中,要正视现实,主动出击,去寻求刺激,迎接挑战,而不是消极地等待刺激的“袭击”。例如:你是一个有愿望又有条件进入高等学校深造的青年,就要勇敢地去参加非常激烈的高校统一招生考试,主动寻求高考的刺激;你是一个一家之主的丈夫,你就应该担起作为丈夫、父亲的义务和职责,主动寻求组建家庭带来的刺激;你是一个企业的负责人,你就应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

为企业追求最好的经济效益,主动寻找创造业绩的刺激……

在寻找有价值的刺激中,你还必须要认识自我,正确估价自己的能力;你还必须能接纳自我,就是要能够关心自己,容忍自己,喜爱自己,有足够的自信心去发挥自己的力量;你还必须明白美好的向往是你寻求有价值的刺激的动力。

既然热爱自己的生命,那么就要找一个热爱的事业,因为一个人自我价值的高低主要体现在自己的工作对社会的贡献上。一个人,只有当他热爱工作,看到自己工作的意义,他才能够体会到自己生命的价值,才会有生活的乐趣,工作的动力,也才会有追求更高的工作成就的欲望,有积极寻找刺激的要求。人的内心才感到充实,生活得有力量,有意义,从而使人摆脱生活的倦怠感。

既然热爱自己的生命,那么就要懂得什么是生活,懂得享受生活,这是指在工作学习之余从事有利于身心健康发展的正当的业余活动,如观看文艺节目、欣赏音乐、参观访问、旅游,与亲属、朋友之间的聊天,散步、观花、赏月等,都可算是生活享受,这种生活享受可以消除工作、学习中的疲劳,发泄内心苦闷,陶冶思想情操,接收社会信息。如果能这样积极地对待生活,你的生活兴趣就会是浓厚的、广泛的,就会有力量战胜生活中的困难,增加工作和学习的动力,你也就摆脱了工作、学习、生活的倦怠感。

体育运动可以说是一种摆脱倦怠感的良药,在运动中寻得许多刺激,培养你坚强的意志,使你的潜力全面而自由地发挥出来,使你的生命充满了活力、渴望和追求……

只要你想成为一个充满朝气的活生生的人,不想庸庸碌碌地糊里糊涂地混日子,你就得不断地、积极地、主动地寻求良性的刺激,以打破原有的生活方式,这样你不仅可以克服疲惫倦怠的感觉,而且还能获得一个美好充实的人生。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