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社区医疗卫生服务正逐步展开。过去只在国外影视作品中出现的家庭医生,如今已开始进入中国百姓的日常生活。“小病在社区,大病上医院”,在家享受医疗、保健服务,正成为越来越多的人理想中的现实。
家住江苏盐城市城区文峰街道的周文生、沈湘庭两位老人因患高血脂、冠心病,以前每年都要去市里的大医院十趟八趟做身体检查。自从文峰南郊社区服务站建立以后,他们每年只交10元钱,在家中就能得到家庭医生方便、快捷的家庭医疗服务。3年前,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与国家卫生部将盐城市的3个镇、区街道选为“社区医疗保障”的试验点。如今,这一实验已使众多像周文生、沈湘庭这样的普通市民切身感受到了社区医疗服务的优越性。
其实,近年来,以提供社区家庭出诊、家庭护理、家庭病床等卫生保健服务的家庭医生已在全国不少地区亮相现身。在辽宁鞍山市,该市18个街道办事处建立的43个社区卫生服务站为广大社区居民建立了健康档案,开展了健康教育、疾病防治等卫生知识宣传,并把计划免疫、妇幼保健等工作做到了家庭,足不出户享受医疗服务对鞍山人来说再也不是梦。
在南京,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去年推出了“一对一”的医疗保健服务,你只要打个电话,医生就会及时上门,为你提供保健咨询、诊断、院前急救、家庭病床等服务。小病在家治,如需入院治疗,家庭医生会为你把好第一关。
今年4月,杭州市卫生局对外正式公布了首批36名家庭医生。这些医生将与社区居民采取合同制形式,在一年内承担签约家庭全体成员的体检、建立健康档案、上门诊治等十多项医疗服务,而每个家庭成员每年只需交10元。此举刚刚实施了一个月,便有近2000人与家庭医生订立了合同。
此外,北京、上海、天津等70多个城市也正在进行社区卫生服务试点,为社区居民提供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六位一体”的社区卫生服务模式也已见雏形。
业内人士指出:家庭医生的出现,是卫生医疗服务向社会的延伸,变坐等患者上门为主动送医送药,使得小病在家治,大病才入院,减少了国家和个人的医疗开支,这对医疗制度的改革和中小医院的发展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契约式的保健服务合同,使社区卫生服务与居民家庭拉近了距离,有利于建立相对固定和朴素的新型医患关系,对促进医德、医风的建设也将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可以这样说,家庭医生的出现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一种要求。
在西方国家,社区卫生服务与医院服务已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卫生服务体系。有病先找自己的家庭医生,对于疑难病症,医生可根据情况指导你到上级医院。危、重、急病人可以直接到医院就诊,也可以打电话给急救中心或社区全科医生,他们会及时地为你提供服务。家庭医生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的“健康卫士”,它所提供的医疗卫生服务是持续的、全面的,政府对从事社区健康服务的医生有其严格的规定和要求。
在我国,社区医疗卫生服务刚起步不久,还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例如,有的医院仅把社区医疗狭义地理解为医院的延伸和抢占社区医疗市场的“先头部队”,一些业务素质不高的人员被分流到了社区从事卫生医疗服务;有的地方社区卫生服务仍是卫生部门单方面操作,缺乏合理的规划,没有实现在政府指导调控下的联动。此外,人们对社区卫生服务的认识也有待提高。凡此种种,必须引起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大力规范、宣传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促进其健康发展,应该成为当前城市社区建设的重点内容。
据悉,江苏省已经做出规定: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需经省辖市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审批,并核发执业许可证;今后凡进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工作人员必须持有《医师执业证书》和《全科医师证书》。有关专家也呼吁,尽快依据有关法规制定《社区医疗保健人员管理条例》,为广大群众的健康服务提供法律保障。
健康是人类的第一财富。业内人士也提醒我们,不能等有了病以后才想到就医、保健,应该在健康时就注意预防,加强保健,增加健康的投资。尤其是生活、工作节奏加快,环境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日趋严重的过程中,我们应充分利用家庭医生这个载体,以提高自己的生活和生命质量。可以相信,随着我国社区医疗卫生服务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人将拥有家庭医生,家庭医生定会走进千家万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