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人艺副院长任鸣的访谈是在由他执导的话剧《金鱼池》第四场开演前的几个小时。那天外面下着蒙蒙细雨,而记者与任鸣就坐在他那不算太大的办公室里。外面的潮湿与屋里的闷热丝毫没有影响双方的交谈。我们聊开了《金鱼池》。
41岁的任鸣远没有报纸照片上的领导气。这个一米八几的大个,纯棉T恤,粗布短裤,张嘴就是地道的京腔,如果不交待清楚身份的话,活脱一个街道里的知识分子。但任鸣毕竟是中戏出来的高材生,在言谈举止间能让人明显感到他身上有种潜在的智慧。因为在聊天的过程中,他那双躲在眼镜背后的大眼睛总能时不时地透过眼镜片散发出一股灵气。
任鸣说,早在《金鱼池》剧组成立之前,编剧和舞美就展开了基层体验生活的工作,后来自己也加入了这一行列,再后来就是全体演员来到金鱼池找感觉。这次的活动对《金鱼池》的成功起了不小的作用,对此任鸣深感自豪。“以前《龙须沟》的大师们也是多次深入生活的,那是经典,《金鱼池》是没法比的”,任鸣一方面对人艺深入生活的作风赞赏不已,一方面也表现出自己及剧组对老一辈艺术家的极度尊敬。为了能够把龙须沟后代的生活变迁体现得惟妙惟肖,任鸣还把当地的居委会主任等人请到了剧组,让他们用真实的情感讲述着发生在金鱼池的动人故事,以此激发演员们的创作激情。任鸣说自己为了《金鱼池》付出了很多,睡眠就是其中之一,直到现在自己都还处于严重缺乏睡眠的状态之中。
演出的成功通过上座率得到了验证。第一天公演,《金鱼池》就获得了爆满的佳绩,北京市的领导观看了演出。在以后的几天中,爆满的现象持续着。观众中出现了更多的普通老百姓身影。他们对这部戏的评价集中体现在了一句话上———“挺好的”。记者也曾观看过这出话剧。自认为剧中给观众印象最深的情景有两个:一个是舞美把一个三层高的简易楼按1:1的比例搬到了舞台上;另一个就是现场动员会一戏时,“金鱼池的居民们”全部搬着凳子坐到了观众席,你一言我一语的,把观众全都带入了戏里。
在交谈过程中任鸣多次提到一个观点,“房子是百姓的生计大事,我就是一个普通的老百姓,我就是要反映百姓的真实生活”。这多少让记者感到眼前的任鸣不再是一个剧院的领导,而更像是每天需要骑车买菜的普通市民。在记者起身向任鸣告辞时,无意中看到摆在保险柜上的几个略落灰尘的奖杯。任鸣哈哈笑着说,“这都是以前得的奖,有‘文华奖’什么的。”
任鸣送记者出门时的一个动作,仿佛把人一下拽回了几十年甚至上百年前,他把右手平举到头顶,手心向外一个定格,轻轻说了声“再见”。此时,记者注意到,他那双躲在眼镜背后的大眼睛正散发出慈祥的笑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