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放亮,雄鸡高唱,曹政委和部分战士来到村口。不久,许世友他们真的回来了。曹政委本想狠狠地训他一顿,没想到他们是得胜回朝,拔了钉子,吃掉了民团救国军,歼敌近百名,功大于过,再加上许世友身负重伤,要说的只是一些安慰的话了!
许世友养伤的第五天,北方告急,躲在新集的国民党第十三师趁我立足未稳之势,又以全部兵力向我柴山堡根据地发起了大规模的进攻。大敌当前,许世友身负重伤,十分懊恼。
部队开拔那天夜晚,十分寒冷,许世友把全班招呼到一起:“敌人既然打进来了,我们应奉陪到底。实在遗憾我不能与你们一起去拼杀,这把偃月刀留在我身边也无用处,你们带去吧,伴你们杀敌立功。我等待着你们凯旋而归!”
岳二亮从许世友手中接过这把偃月刀,只见青锋三尺,红缨绿穗,寒光闪闪,好一把少林宝刀啊!它是许世友由一个少林凡夫俗子进步成为一名心红志坚的共产党员的见证。
夜半时分,月明星稀,万籁俱寂。
岳二亮带领全班十八名战士埋伏在茂密的草丛树林之中,密切注视着通往郑家店的大路。
时间一分一秒地消逝,朝阳从东方升起,临近九点时,远方传来了一阵炒豆子般的枪声,战士们高兴得叫了起来。
“压子弹!准备战斗!”岳二亮喊了声,他那偃月刀在空中一闪,斩断了前方影响视线的荒草。
敌团长孟云清以为我军只是小股部队,也不多思,就把一个团全部压了过来。
过了片刻,敌后卫营也跨过青锋口,大部分进入我伏击圈内。且看那骄傲和疲惫不堪的敌人行军纵队,乱哄哄参差不齐,一个个歪戴着帽子,斜挎枪,歪歪扭扭,令人好不发笑。
我军指挥部所在的新寨北山上响起了嘹亮的军号声。岳二亮一声吼叫,把偃月刀一举,带着全班如离弦之箭,扑向敌人。
许世友全班战士和敌人拼杀在一起,雄风不减世友在。代理班长岳二亮手抡偃月刀,按照班长平时对他的训练,一招一式全用上了。他一连劈杀了敌人的九个士兵,正向第十个士兵劈杀的时候,敌团长孟云清突然开枪,击中手腕,钢刀落地。接着又是第二枪,击中胸膛,岳二亮饮弹牺牲。这时,其他士兵见代理班长岳二亮牺牲,急红了眼,齐向敌人团长扑去。敌团长枪响,又有两位战士饮弹牺牲。
小囤子罗应怀向敌团长还了一枪,那子弹稍微斜了点,射中他的臂部。此时此刻,敌团长孟云清也不敢恋战,忙捡起岳二亮落地的偃月青锋大刀,带领残敌夺路而逃。
大部队重回到柴山堡革命根据地又是一个新的夜晚。根据地人民听说红军打了大胜仗,歼敌一个团,无不奔走相告。
在这欢乐的气氛中,许世友却愁眉不展,朝夕相处的战友岳二亮的英勇牺牲,还有那把常陪伴他的偃月刀的失去,如同摘了他的心肝。
1930年春,许世友所在的红一师的师长由副军长徐向前同志兼任,政委是李荣桂同志。当时的红一师对外号称五个团(实际上没有团、营、连的编制)对内称五个大队,大队下面设队,队下面设排。英雄许世友在第五大队任排长。全排有三十多个同志。当年的排长陈再道同志已任队长。
许世友所在的红一师在徐向前同志的指挥下,向京汉铁路南段出击,连战皆捷,歼灭了敌人整营整团的正规军,打出了我军的声威,同时进行了三次大的扩编,许世友这个枪林刀丛中的汉子也官升三级,由班长升排长,继而连长,再而营长。
青锋口一仗,孟云清失去的是千余名官兵,得到的是一口青龙偃月刀。孟云清捡起这口被自己击落的战刀,只见三尺刀锋闪闪,一刀砍向脚前树,大树“嚓吱”应声倒。后来他又经多方考证:此刀乃是少林青龙偃月刀,属唐代唐穆宗三年监制,为少林十三武僧救唐王后的捐赠刀。少林寺后来之所以“武以寺名,寺因武显”,与这把宝刀有关。相传唐朝建立之初,唐高祖李渊派其子李世民(即后来的唐太宗),率兵进攻盘踞洛阳的王世充。李世民曾写信邀请少林寺武僧下山助战,以昙宗法师为首的十三名和尚,手持刀棍,率领众僧下山,解救了被王世充围困的李世民,生擒王世充的侄儿王仁则。李世民当皇帝后,赐给十三僧人紫罗袈裟,田地四十顷,水碾一具,偃月刀十三柄,大量银两,还准许少林寺容纳武僧,设僧兵练刀习武。唐太宗认为练武需要营养,还准予少林和尚开斋食肉。自此少林寺遂以武闻名。
孟云清的头脑膨胀了,他认为若把此刀献给现任新县县长刘芳,讲明真情,割半座城池不是没有希望。他是这样想的,也这样做了。可是那反动县长刘芳收下偃月刀后,只奖给他一座别墅,三百名人马(属反动的地方武装),以示奖励。
且说这一天上午,国民党第十三师第二团团座孟云清,要在新集城西刑场处斩127名哄抢谷物的青年农民。一大早,不少看热闹的人便拥到了这里。可谓人山人海,像赶庙会一般热闹。
这时,兵痞孟云清清了清破喉咙烂嗓子,呱呱地讲了一通安民训示的话,接着,抽出那把闪闪发光的偃月刀,在空中晃了几晃,随即交给一个身着黑衣的刽子手,然后道:
“这是共产党的刀,我让你给我砍下这127名‘罪犯’的头颅,也验验这柄宝刀快不快!”
刽子手忽然起刀,刀在空中划了个半圆,红缨飞展,然后直沉那人脖后。说时迟那时快,正在这时,只听一声高喊:“看镖!”
话声没落,“嗖”的一声,一把飞镖早已腾入空中,不偏不斜,直向那刽子手飞去。刽子手“哎呀”一声中镖,偃月刀“当啷”一声落在地上。
刑场大哗,顷刻乱成一团。
孟云清被这意外的举动惊得呆若木鸡一般,向左右两旁的保镖挥了挥手。
这二人惊目一阵,接着细瞧那飞镖,原来还是一个信镖呢!
孟云清忙展开阅看,字迹虽不清秀也有其特色,一笔一划皆如一堆干柴棒,顺着开篇台词“孟云清”的名字,一股脑地朝他的天灵盖击来。
上面写道:
孟云清混蛋:
我大军即将兵临城下,恶有恶报,明智者见好而收。若要再继续屠杀无辜群众,三日内我定取下尔头!
红一军
孟云清看完,两眼久久地盯在“红一军”三字上,脑门沁出了豆大的汗珠,双手颤抖,心里打起鼓来,他和红军打交道多年,深知红军的厉害。
这时只见孟云清站起身来,揩了揩额门上的几颗汗珠,弯腰捡起那把偃月刀,递给一卫兵,道:
“有勇者,给我开斩!”
正当那卫兵哆哆嗦嗦再次举起刀时,又是“嗖”的一声,飞镖不知从何方向飞来,再次击中第二个刽子手,应声而倒。
“妈的,快用机枪点名!”被簇拥着的团座孟云清急红了眼,挥手下了命令。顷刻,“嘟嘟嘟——”机枪喷火发怒,127名“罪犯”惨叫了数声,接着,一堆肉体在火舌中倾倒下来,鲜血溅红了断头台。
这就是震撼大别山的“三·一八”惨案。刑场上一阵骚动,不少妇幼长者捂起了脸,惊哭出声来。
孟云清目睹了这127个横七竖八的尸首,千姿百态,冷冷一笑,然后又令身旁卫兵道:“捡回偃月刀,回营!”
且说这“红一军”不是别人,正是红一师师长兼红一军副军长徐向前同志派来打新集(现称新县城)的先遣支队,也叫敢死队。此队人数不多,皆由队长许世友精心挑选,加上许世友,共有三人。那两人便是机灵鬼小囤子,大名罗应怀;另一名飞镖王李铜儿。
许世友三人来到新集镇,已是半夜时分,他们翻墙进城,利用夜暗,穿街走巷,寻到接头人、地下党员赵老伯。三英雄在赵老伯家吃了饭,又听了老伯的敌情介绍。知道抓了127名青年农民,第二天要在城西刑场开刀问斩,杀一儆百。眼看百十名农民弟兄人头落地,三英雄怎能无动于衷。天亮在即,三英雄推开饭碗,在赵老伯的指点下,寻入城西刑场,隐在一棵风华正茂的大槐树上,监视敌人,以便见机行事,因此引出前面一段惊心动魄的故事来。
眼下三英雄再次入城。刚才孟云清的警卫兵来报,说是在后院发现一位黑衣藏面人,跃墙而入。此人不是别人,正是人称“墙上飞”的英雄许世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