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拜登警告台湾 美国不会“协防”

2001-08-13 来源:生活时报 本报特约记者 吴言 我有话说

8月6日至10日,美国参议院外交委员会主席拜登率团分别对海峡两岸进行了访问,此后又赴韩国继续他的亚洲之行。舆论认为,拜登今年6月出任美国参议院外交委员会主席后首次出国就选择了亚洲,表明拜登对亚洲高度重视,特别是他的海峡两岸之行,备受关注,而拜登本人对他此行感到满意。

给台独“上课”

在8月6日对台湾进行的24小时短暂访问,拜登只会见了台湾地方领导人和台“外交部长”田弘茂。在台风多发的台湾,媒体形容拜登的来访犹如刮起一股强大的“拜登旋风”,“吹煞”台独分子的“独立梦想”。

最引人关注的是拜登与陈水扁的会谈场面。拜登与热情迎接他的台湾地方领导人拥抱并寒暄几句后,便从自己文件包中取出了一份文件。台湾领导人还以为这是布什捎来的亲笔信,不料拜登却说,布什没有让他带来任何信息,这是一份美国1978年通过的《与台湾关系法》。然后,拜登逐字逐句、非常认真地念起《对台关系法》的法律条文来。

事后,台湾媒体说拜登的上述做法“不够礼貌”,但拜登的理由很充足:礼节属于小事,“如果在大事上出了问题,造成麻烦可是要命的”。

拜登为什么为台湾领导人“上课”?道理很简单,拜登是目前美参院尚在位的惟一一位《与台湾关系法》起草人。他深知台湾问题要和平解决,前提必须是台湾不能宣布独立。拜登认为,20年来美国、台湾换了好几任领导人,现当权者对它的历史背景和重要意义已经模糊,出现了一些偏离《与台湾关系法》轨道的做法,所以他要“正本清源”。因此,拜登多次批评小布什“协防台湾”的讲话,据他自己透露,他来之前还专门找布什、鲍威尔认真地谈过台湾问题,并曾语重心长地说:必须坚持一个中国政策,协防台湾这样的话今后不能再讲了。他担心小布什协防台湾的讲话和今年对台军售会对台湾领导人产生错误的理解,因而他认为必须把这个问题给台湾领导人讲清楚:美国历届政府包括布什政府都以《与台湾关系法》为依据,不会超越该法案而协防台湾。

舆论指出,拜登通过访问对台湾领导人“打分不高”。除了“上课”外,拜登还利用各种场合“敲打”台湾领导人。拜登在记者会上直言,他对台湾领导人表达的北京“设置障碍、影响两岸和平谈判”的说法“不太赞同”,并对中国大陆威胁论进行驳斥。认为中国大陆军事力量构不成对美国的威胁,实际上是告诉台湾当局不要在此问题上借题发挥,从美国捞取更多的先进武器。在台湾“外交部长”田弘茂为其举行的宴会上,拜登又说,台湾领导人对两岸关系现状“是不是过于乐观了”,他对此“感到惊讶”。拜登意在暗示:因为没有搞清情况,所以才出现盲目的乐观。

实地感受中国

访问中国是拜登此次亚洲之行的重头戏,时间多达4天,他先后访问了上海、北京等地。拜登被认为是美国自由派的代表人物,自视为“人权斗士”,长期以来对中国的人权问题说三道四。他通过此次访问,亲身感受到了中国改革开放取得的巨大成绩。他说:22年前来过中国,那时是中美刚刚建交;现在又来了,他看到了中国的变化,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提高。舆论认为,拜登这番感想不可小视,可谓言之由衷,这有助改变他对中国一些固有的看法,减少在人权问题上对中国的指责。拜登声称其访华的最重要会谈议题是导弹技术扩散问题。他指责中方向巴基斯坦出售导弹技术,并称这为美国部署NMD提供了理由。中方重申了自己的一贯态度,导弹技术扩散不符合中国的利益,中国在防止导弹技术扩散方面严格履行了有关协议,美方不应依据不实的消息对中国妄加指责。会谈之后,拜登表示中方的态度是坦诚的,双方的会谈很有意义。在拜登访华之前,美国一些反华势力通过《华盛顿时报》造谣说,美国的侦察卫星发现,中国用集装箱通过汽车运输的方式向巴基斯坦运送了12批导弹部件。实际上,稍加推敲就不难发现这一报道有捏造的嫌疑,侦察卫星怎能发现探视到集装箱内的东西,更何况还是具体的某种零件?

有助增进了解

舆论认为,拜登此次的中国之行,掌握了大量的感性情况,对其以后制定对华政策将会产生积极的影响。众所周知,在美国对外政策的形成中,美国参议院外交委员会的作用举足轻重,能对政府产生关键性影响。拜登在对华关系上一直积极呼吁实行克林顿时期的接触政策。

拜登访华是继不久前鲍威尔成功访问北京之后,中美之间又一次重要的外交接触,有利于推动正在走出低谷的中美关系的发展,并为10月布什总统访华创造一种更加宽松的政治氛围。他在台湾问题和NMD问题上的立场、对中美关系的定位比较开通。他说,中国不是美国潜在的敌人,“中国虽然不是美国的盟友,却可以成为美国的朋友”。最近,布什正在为如何定位中美关系发愁,虽然他公开声称放弃“中国是战争竞争对手”的竞选诺言,强调中国不是美国的敌人,但又不愿称中国为“朋友”或“伙伴”。拜登的快口直言无疑对布什政府将会产生推动作用。但也应看到,对拜登个人以及美国参院外交委员会的期待值不要过高。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