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别让新生活成为一道门槛

2001-09-04 来源:生活时报  我有话说

孩子入园,有些话不能说

任何人从原有的环境进入另一个新的环境,都需要有一个适应的过程,对于刚刚进入幼儿园的孩子来说更是如此。

孩子对入园的适应就是对新环境的适应,也是对短暂离开父母的适应。这个适应过程的长短、快慢以及这其中孩子不良情绪与应激反应的大小、强弱,则是与家长的行为语言方式密切相关的。

下面列举几种对孩子适应幼儿园新环境十分不利的做法,希望能引起家长们足够的重视并引以为戒。

一味迁就孩子。有些家长一看到孩子哭闹不休、哀求不停便心软,答应孩子“逃园”的要求,结果反而会延长孩子的适应期,给孩子错误的情感引导。不少家长送孩子入园时依依不舍、紧紧相抱、表情痛苦犹如生离死别。这种表现会加重孩子的不良情绪,使入园适应更加困难。

给孩子消极的语言暗示。如哄骗式承诺:第一个来接你;过一会儿就回家。又如负面引导:小朋友欺负你了吗?老师对你吼叫了吗?再如吓唬威胁:不听话就送你上幼儿园;不乖就不接你回家!

以上这类语言和行为会严重误导孩子的认知能力,使孩子感到幼儿园是个惩罚环境并由此而加重孩子入园的恐惧心理。

从上述中我们不难看出:父母的行为表现是影响孩子入园适应期质量的重要因素,因此孩子入园家长首先应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并对孩子进行正确的心理引导,提供正确的心理暗示。

如果孩子入园后出现一些行为变化,如依恋性强、行为退缩、沉默不语、胆小怕事或反抗性增强等现象,家长也不必过于恐慌,这只是孩子对新环境的一种反应,过一段时间后便会消失。

幼儿园的质量水平及幼教人员的综合素质对孩子的健康成长非常重要。家长应该慎重选择幼儿园并与老师保持经常性的联系,多听取有益的意见和建议。相信这一定会有助于孩子顺利度过人生的第一个社会化过程,也为今后的理想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北京金色摇篮潜能开发婴幼园园长程跃

好学生不单单凭智力

在新学年到来之际,家长们最关心的莫过于孩子的学习和健康,在这两者之间,家长更重视的是学习。然而,孩子的身心健康是成才的先决条件,心理健康更是不容忽视的大事。

当孩子从小学升入中学或是从初中升入高中,尤其是升入重点中学时,会在兴奋的同时产生一定的心理压力。他们在进入中学后,常因学习成绩不如以前而对自己产生怀疑,担心由此给父母带来失望或被同学瞧不起……这些顾虑和疑惑若是得不到及时的解除,会使孩子产生焦虑急躁的情绪;少数严重的还会导致神经衰弱,甚至不得不休学。要想帮助孩子解决过重的精神压力,家长首先要有一颗平常心,不要对孩子提出过高的期望,不要动不动就用别人家的孩子来比。当孩子学习成绩不理想时,家长不要简单埋怨,要心平气和地及时帮助孩子查找原因,切实改进学习方法,实事求是地树立努力的目标。

升入初中或高中的学生,应当认识到新的学习阶段与以前大不相同。中学生不但要完成老师留的书面作业,还必须自觉作好预习、复习。升入高中就有更大的不同,高中教学增加了理论性,难度上了一个大台阶,不但要求学生对知识有深刻理解,还要学会综合运用,强调实践,强调创新。对于学习来说,智力因素固然很重要,但是真正起着决定作用的恰恰是不受重视的非智力因素,像学习的“动力”、“注意力”、“毅力”以及“情感情绪”等,这些因素对学习成绩的影响特别大。在许多体育比赛项目中,当对手之间技术水平相差无几时,心理素质就成了胜败的决定因素。作为一名中学生,头脑不仅要像计算机那样具有运算器、记忆器,还必须设有控制器,能够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控制自己的行为,调节自己的情绪,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学习效果。胸怀宽广、意志坚强,应当成为中学生做人的基本要求。如果一个学生心胸狭窄、意志薄弱,即使学习成绩再好,也难以成才,这样的孩子很可能让家长操一辈子心。

心理素质的提高与学好文化课同样重要,在学生成才道路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校、家长和学生自己都应当给予足够的重视。

北京师大附中校长刘沪

别让你的爱成为孩子的依赖

在社会竞争日益激烈并已波及到小学生们的今日,心理问题正在逐渐向低龄化延伸。

影响孩子心理健康的原因很多,但父母的心理健康水平以及家庭环境的健康氛围,对孩子的心理健康程度会产生直接的影响。举例来说,在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今天,不少家长却似乎忘记了“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这一朴素的育人道理,给予孩子过多的宠爱甚至溺爱,造成孩子过分的依赖性。可恰恰是依赖性越强的孩子,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困难与挫折时,心理上就会表现得越脆弱,而这种劣势状态会进一步加重孩子的心理负担,继而影响孩子的学习成绩。

目前正值开学,提醒家长们在关注孩子学习成绩的同时,更要关心孩子的心理健康。首先是不要盲目给孩子提出过高的学习目标,更要切忌脱离实际“拔苗助长”。因为这样不但对孩子的进步毫无益处,反而会适得其反,得不偿失。

另外,学校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也应该充分注意到孩子心理健康问题。这就需要教育工作者不断更新自身观念,从提升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以及帮助学生建立健康正确的学习概念入手,用自主的、个性的、因人而异的指导方式取代被动的、灌输的、千篇一律的传统做法。让孩子在感受到压力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快乐,使孩子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也能把握和拥有真正的健康。

自尊、自信是孩子心理健康的基石,培养孩子的自尊、自信也是学校道德教育的主线。教育人首先要懂得尊重人。而学校教育成人化、概念化、口号化,这本身就是不尊重学生,更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只有健康的家教、健康的教学才能培育出健康的学生。所以,在进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同时,教育者应该首先提高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关注学生心理健康,营造健康的校园氛围,这是衡量现代办学质量的重要标准之一。

北京小学校长吴国通

大学新生要学会应变

当学生从中学进入大学,会面临一个全新的环境,要想尽快调整好心态、适应新的学习环境,了解以下几点是十分必要的:

一、人生的一次重要转折。学生从中学考入大学,面临着生活环境、学习方式以及价值观、理想信念方面的一些根本性的变化。学生在这一转折阶段,必须建立相应的行为方式、思维方式和做事方式以适应环境的变化。如果在这一转折来临之前不能做好充分的准备,难免会引发许多矛盾和问题。例如到心理咨询中心接受咨询的同学当中,新生只占到10%,绝大多数是二年级和三年级的同学,而他们的问题却往往是在刚入大学的时候就出现了。因此说,在人生这一重要转折过程中,新入学的同学必须对将要发生的变化有所了解。

二、从中学到大学所面临的转变。大学新生面临三个方面的转变。第一方面是学生的学习、生活等客观环境的变化。这包括了生活方式、学习方式、学习内容、学习目的重要变化。第二方面是人际交往的问题。每个人的生活方式、行为方式都有所不同,这么多同学聚在一起,同在一个屋顶下生活学习,将不可避免各种各样的人际纠纷,这也是令许多大学新生深感困惑的问题。第三方面,也是最重要的变化,就是学生对自己的认识与评价问题。例如某位学生上大学之前在班里、学校甚至周围方圆几十里都是出类拔萃的,但当他进入大学之后,这种优势可能会变得越来越小。这位一向深受重视的同学很容易产生巨大的心理压力,甚至导致严重的心理问题。因此,大学新生在入学之际学会客观地认识和评价自己是非常重要的。

三、尽快适应客观环境的变化。学生从中学进入大学之后,首先应该了解大学的学习目标与中学不同,在大学里除了学习基础知识之外,还要进行科学研究,而后者是一个没有起点也没有终点的过程。其次,同学们还应该尽快适应学习方式的变化。大学老师与中学老师的督导方式不同,因此自我约束、自我控制、自觉地学习才是关键。另外,新生入学后要学会生活自理,重视并建立新型的人际关系,保持开放的心态,不断提高自身各方面的修养水平。

相信通过上述努力,新同学一定会很快适应大学的新环境,取得骄人的新成绩。

北京大学党委副书记心理学教授王登峰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