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久病床前无孝子”,照顾病人特别是得了慢性病的中老年人确是一件繁琐事。面对这种情况,许多人几年前常常是托人或找亲戚代替自己照顾病人,现在则通过家政护理中心聘请陪护人员。但作为一项新兴服务行业,“陪护业”还需要一个较长时间的规范化过程。
1997年,武汉出现第一家主攻家政护理的服务中心。随着需求的增加,一批专业性家政护理公司应运而生,目前已达20余家,规模大小不一。应该说,陪护业既能满足社会需求,同时也为下岗职工和剩余劳动力提供了就业机会,是一个极有潜力的大市场。
然而,与其发展速度相比,陪护业现状并不乐观。武汉市家政护理服务中心负责人江华林便坦言“不看好当前的陪护市场”。他分析说,陪护公司如今良莠不齐,内部管理混乱,对任何一笔业务都“善始善终、负责到底”的很少。有的公司甚至只担当一个中介机构的功能,对陪护员的前期考核和后期管理都严重不足。
据了解,今年3月,武汉“帮帮”家政护理服务中心护理工李某受雇照顾半身不遂的80岁老人时,见财起歹心,趁老人独自在家时将其勒昏,卷走了现金3650元。老人遂将“帮帮”公司告上法庭,要求赔偿现金和精神损失费。
其次,来自外部的阻力也相当大。陪护公司大都是从城市周边地区和农村招收陪护人员,负责为她(他)们介绍陪护工作,从中抽取5%至10%的提成。而在实际中,公司还必须给介绍业务的医院护士、清洁工等一定的“介绍费”,有的甚至还需要给医院上交一定的“管理费”。利润一“缩水”,陪护公司大都难以正常运转。
由于武汉陪护市场基本处于供过于求的状况,各公司间竞争“过于激烈”,个别公司不惜使用五花八门的非正规途径,使原本不健全的陪护市场更趋混乱。医院方面的反映也同样如此:陪护员90%来自于农村,素质普遍不高,为抢夺业务而大打出手时有发生,造成医院秩序混乱。
基于这一局面,有的医院和陪护公司已开始进行规范。如有的医院和家政护理服务中心签订了为期1年的合同书,中心独家代理该院陪护市场,并接受院方管理。院方表示,选择业界信誉较好的一家公司代理全院陪护,不仅满足了一部分病人的需要,而且便于医院管理。同时,签订合同后,陪护员的身份合法了,工作情绪转好,和医护人员之间的关系也变得融洽了。有的医院还打算让医院护士对陪护员进行一定医疗护理知识的培训,全面提高陪护员素质。
据介绍,现在的陪护中心主要由民政部门管理,缺乏针对性较强的规范。不少陪护公司希望出台专门法规来理顺市场,而需要陪护的病人及其家属也希望请到让人放心的陪护员。业内人士认为,从长远看,有实力、管理规范且具有一定规模的护理公司将在陪护市场上唱主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