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生命挑战死亡

2001-09-21 来源:生活时报  我有话说

今年6月,中国青年艺术剧院复排《保尔·柯察金》,用的还是1990年的改编本。

戏是从病魔缠身的保尔想寻短见开始的,手都已经摸到口袋里勃朗宁手枪冰冷的枪身了,随后是像电影里的闪回似的蒙太奇跳接,保尔的人生故事、战斗经历一幕幕地展现在舞台上,最后戏再回复到戏开始时的场景,不过,这时保尔已经战胜了“生活不下去就一死了之”的一闪念,而是意识到:“就是到了生活已经无法忍受时,也要善于生活下去,要使生命变得有益于人民”。

这样,我们在舞台上就看到了生命对于死亡的悲壮的挑战,我们同舞台上的演员一起共同体验到了生命意识的觉醒。1936年,俄国导演梅耶荷德首次把《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改编成舞台剧,剧名就是叫《一个生命》,梅耶荷德也想把《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排演成对于一个非凡的生命的悲壮颂歌。

生命与死亡是个永恒的话题。高尔基也经受过死的诱惑,后来他常常现身说法,用自己的经历鼓舞想死的人获得生的勇气。1926年5月,小说《恰巴耶夫》作者富尔曼诺夫逝世后,悲痛欲绝的遗孀给高尔基写信说“我也不想活了”。高尔基立即回信劝慰,说得诚恳之极:“请允许我说自己的经历。以前,我的生活极端困苦,有一次甚至想到了自杀。四十年过去了,直到现在我想起这个还感到羞耻。就是现在我生活得也不快活,我有很多难言之隐。但是我还是愿意高高兴兴地生活下去——生活就是这样矛盾!我是这样解释这种矛盾的:我生活得不好,但世界在变得好起来”。

高尔基与奥斯特洛夫斯基的观点是一致的:如果跳出一己的小圈子,想到“人民”和“世界”,就一定会出现人的生命意识的大觉醒。

记得1990年7月初,俄罗斯汉学家索洛金(他是小说《围城》的俄译者)来北京参加一个学术会议,他见到了我便问北京现在在演什么戏。我说中国青年艺术剧院在演《保尔·柯察金》。索洛金教授惊讶地说:“这是五十年代的一出老戏啊!”十年过去了,这出“老戏”重新与观众见面,改编者还是罗大军,导演还是王晓鹰,主演还是陈希光,而我看了之后还是觉得那么鲜活感人,还是觉得编导对于这部红色经典的解读是有永恒生命力的。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