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4日晚8时,本报记者在采访时偶然发现有人在甘家口增光路附近吸毒,记者随即进行了暗访。
在增光路右边的一路口内,有一个小院,院里有五六个人在打牌,记者发现打牌的人都是外地人。在院落不远处有一个厕所,厕所外墙上写了一个“男”字,记者上厕所,就向里面走去。在厕所,记者看见里面有七八个人,都在忙着做活,有的手里拿着金箔纸,纸上放着黑膏(鸦片),用火点着吸食,有的脱掉裤子蹲在便坑里用针在注射。当记者从厕所走出时,发现地上到处扔的是注射毒品的针管与吸食毒品的金箔纸。当记者朝人群望去,竟发现在男厕所里还有两个女人在吸毒,她们一边向胳膊上注射毒品,还一边与吸毒的男子聊天,整个厕所里臭味熏天,格外难闻。
记者刚从厕所走出来,在院里打牌的一位外地男子用不太纯熟的普通话招呼记者过去,记者走了过去。“你是干什么的?”“上厕所。”“这里没有厕所,赶快走。”记者发现打牌者实质上就是为吸毒者放风。为了自身安全,记者只好离开了此地。
当日,记者再到甘家口增光路时,看到在公用电话亭旁有一个神秘人物神色慌张、不断朝四周张望,似乎在焦急地等人。记者便在不远处悄悄地注视着电话亭那边的动静。过了大约10分钟,忽然电话亭处又走来一位男子,但没有打电话,而是同刚才的那人嘀咕着什么。远远望去,记者发现其中的一个男子向另外一个男子递过去一个小纸包,另一位从上衣兜里掏出一张百元的钞票交给对方。对方接过钱后,两个人分别朝相反的方向走了。很明显,他们就是吸毒、贩毒的人!
为了了解其真相,记者继续跟踪那位出售毒品的贩子。那人在前面走,记者跟踪在后。谁知那人越走越快,当记者追踪其人大约500米左右时,那人突然不见了。记者四周张望,仍然不见其人的身影。
那人的突然消失,使记者的心一下收紧,为了壮胆记者哼着小曲没有停下脚步。当记者走到一群外地人开的摊点处,发现旁边有一条路口,里面黑洞洞的。
在增光路记者从一位卖水果的老板处得知,此处不但是吸毒点,还是贩毒、售毒的黑市场。在此处经营毒品的有10多个团伙,近百人。他们其中既有北京人,也有少数外地人。他们的毒品总站在石家庄,每天晚上他们都有专人从石家庄把毒品带到北京来出售。他们每次带毒品都是预先定好的。这个贩毒集团有严密的组织体系,经营服务已形成一条龙。每晚到此吸毒的人特多。那位老板指着那个路口对记者说,来这儿的吸毒者络绎不绝,他们从晚上7点到第二天凌晨五六点钟,总有人在吸毒。对贩毒者来说,每晚最少的收入也在上万元。当记者问起这里的一些具体情况,那位老板却拒绝回答。“我怀疑你不是‘便衣’就是记者,你刚在包里取笔时,我看到你里面装有一个小录音机(采访机)。我劝你赶快离开这里,如果让他们(贩毒者)知道了你的身份,你就死定了。”为了人身安全,记者迅速离开这个阴暗之地。
记者随即将这一情况反映给当地公安机关。10月25日中午12时左右,中关村派出所与海淀保安分公司取得联系,派出警力组成了一支抓捕分队,向增光路进发。抓捕分队悄悄地驱车来到目的地,按计划在现场观察守候,等待嫌疑人出现。
12时40分,一辆红色夏利出租车突然出现在队员们的视野里。车子在不远的路边停下后,下来一个男青年,他神色不定,左右张望。队员们断定他肯定有问题,在后面慢慢接近他。谁知这个面黄肌瘦的家伙很狡猾,察觉到有事拔腿就跑。刚跑出100米左右就被随后追来的抓捕队员擒获。此时,全体行动队员已经把吸毒团伙聚居地控制住,开始了全面的抓捕工作。经过近两个小时的突击行动,在村中的胡同和厕所内,一举抓获了11名吸毒人员。
经审查,这些吸毒人员的年龄在25岁至42岁之间,他们分别来自北京市海淀、宣武、丰台三区,其中有一名女性。目前,已有9人被公安机关拘留。
记者从有关部门了解到,吸毒上瘾的人,在100个人中有99个人老戒不了,只有一个戒掉的,这个戒掉了毒的就是死了的人。
吸毒现象自80年代初在我国死灰复燃后,一直呈泛滥之势,毒患始终未得到有效控制。我国公布的吸毒人数几乎呈几何级数增长。从1990年的7万人,发展到现在近100万人,而实际人数要数倍于此。
造成吸食毒品上瘾的原因很多,但最基本的原因是对毒品的无知和好奇。吸毒者文化水平偏低,初中以下文化程度占76.11%;按职业划分,又以个体业者和无业者这些不易管理和监督的人群比例较大,其中个体业者占60.56%,无业者占到20%。
据美国一份对吸毒者的调查报告显示,吸毒的最大害处是忘却自我,麻木和瓦解人的精神及神经系统,使人丧失良知和责任感。吸毒不仅会摧毁人们健康的身体,还会扭曲人的精神。吸毒成瘾后,毒性使人心理变态,丧失理智,满脑子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如何去搞毒品,对于其他的事情都不再关心。
记者向有关专家了解到,大量的事实证明,人一旦染上毒品,存活的时间一般只有3—5年,吸毒者最终多死于感染其他疾病,超量使用毒品或者忍不住毒品的煎熬自杀身亡。因吸毒染疾病者中有60.5%-70%是因为交替使用注射器和针头注射毒品感染的。
吸毒者为了获取毒资,不惜铤而走险,参与各种犯罪活动,如偷盗、诈骗抢劫、绑架、凶杀、卖淫等等,成为社会治安的一大公害。
禁毒专家认为,吸毒的泛滥必须主动预防,预防重于治疗。而吸毒的预防教育就是最有效的“预防针”。公安机关要对吸毒、贩毒不法分子进行严厉打击,使毒品在社会上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