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UBC的亚洲图书馆

2001-11-02 来源:生活时报 来新夏 我有话说

UBC是加拿大知识界常说的一个缩写词语。她的全文是Un ive rs ity o f Br itish Co lum b ia,中文可译作“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而为与美国纽约的哥伦比亚大学相区别,加拿大的华文报纸把Br itish译作卑诗,而把UBC译作卑诗大学。卑诗大学在加拿大西部一座美丽温馨的城市温哥华市郊,在这所大学的校园西北有亚洲中心大楼,总面积有57750平方英尺。而亚洲图书馆即占用大楼总面积的一半。藏书颇为丰富,尤其是宋元明及旧钞善本藏书令人瞩目。在北美洲的同类图书馆中它排名第十二位,而在加拿大则居于首位。所以温哥华的居民,特征是华人华侨都知道亚洲图书馆的名字。

1997年5月,我应温哥华中华文化协会之邀去做《中外文化双向关系》的讲演。5月的温哥华正是开花的季节,到处看到鲜花烂漫,特别是各种色彩的郁金香,像亭亭玉立的少女捧着一杯杯纯醪,等待着啜饮。卑诗大学亚洲中心中国研究所研究员、老友林天蔚教授留我多住几天,特别推荐我去访问该校的亚洲图书馆,并介绍我与该馆馆长周邝美筠女士相识。周邝美筠女士是加籍华人,待人非常热情,温文尔雅,具有东方女性的典型特点。她很热情地陪我参观全馆,并且不厌其烦地为我讲述该馆的发展历史。该馆始建于1959年,当时有位华人教授何炳棣从澳门购进当地藏书家姚钧石的蒲坂书楼藏书45000册。其中包括广东省地方志、大藏经的多种版本、甲骨文片、丛书、古文字资料、清末以来的政府公报以及一些连续出版物等珍贵典籍。

美筠馆长为了证实她的介绍,还把当年王伊同为这批善本书目所写序言复印给我。王序写于己亥六月,当是1959年7月。序中说这批书是广东因经商致富而成为藏书家的姚钧石在澳门的部分藏书,姚氏在广州藏书被毁于火灾后就集中精力经营澳门藏书近10年,方恢复旧观。因担心再遭覆辙,便求售于海外,而卑诗大学正谋发展亚洲文化学术,遂由实业界人士宽纳筹资议购,并请何炳棣教授负责磋商议定,于1959年2月将这批书运抵卑诗大学。经过三个月的逐箱检验,共有书45000册,14余万卷,成为亚洲图书馆的奠基之藏,对其中的宋元明及精钞善本万卷,尤为珍视,很快就按四库分类,编目成册,备读者查用。正因有这样一个基础,适逢卑诗大学于1960年成立了亚洲系,需要有一座储存亚洲书籍的图书馆,于是把香港大学冯平山图书馆馆长吴冬琼女士聘来主持建馆工作,卑诗大学亚洲图书馆从此成立并且很快地发展起来。

美筠馆长还说,该馆虽然经费只有20多万加元,但是得到社会各方面的捐献和资助,所以能在短短二三十年中,就具有相当规模。她非常自豪地说馆内所藏有中、日、韩、印尼、印度语系和西藏文的佛经,还有中、日、韩文定期刊2300余种。社会人士也在大量捐赠,其中如1972年温埠华人陈焯銮先生曾捐款购进《四库全书珍本》、《甲骨文合集》等;雷学溢先生捐赠自己珍藏的“司徒英石先生藏书”4000册,极大地丰富了馆藏。

这个馆工作人员很少,但服务很周到,不仅对校内,还向校外开放,只要缴纳50加元,就可以持“校外人士借书证”借到除珍本外的所有书籍。由于地理环境的方便,该馆和美国西雅图的华盛顿大学图书馆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彼此交换借用珍藏书刊,他们有一辆特定载运图书的专车,经常往来于温哥华与西雅图之间,无形中减除经费不足的一些困难,事实上又扩大了彼此间的藏书量。

卑诗大学亚洲图书馆经过不到半个世纪的发展就能有这样的成绩,主要是社会的关注和该馆人员的努力,其中有许多值得我们回味的内容。这次访问使我久久难以忘怀,衷心祝愿中加文化交流日益繁荣;并希望能再次见到该馆的最新发展面貌。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