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APEC会议刚结束,有“商界快刀手”之称的台资控股的太平洋百货就在北京闪亮登场。10月25日,太平洋盈科店试营业,11月1日正式营业。这几天,太平洋百货店内挤满了爱赶时尚的年轻人。据悉,太平洋西单店也将于今年底亮相。一段时间以来业界盛传的太平洋百货怀揣3600万美元到北京开店的传闻终于水落石出。
太平洋百货位于北京CBD中央商务区盈科中心,是由太平洋百货、北京西单商场及电讯盈科3家公司合资成立,这是自国务院颁布开放百货零售业新措施后,首家正式获得由国家经贸委颁发的百货零售牌照的合资企业。
太平洋百货集团隶属台湾太平洋建设集团,1993年太平洋百货开始拓展内地市场,在上海、成都、重庆设立了6家店,是目前内地百货业少有的几家成功地实现了百货业态全国范围内连锁经营的企业。北京西单商场是一家有近70年历史的国有老字号企业,多年位居北京市销售额的头把交椅。电讯盈科是盈科拓展集团在香港上市的科技旗舰,由李泽楷投资的北京盈科中心耗资40亿元人民币,总建筑面积约22万平方米。虽然盈科集团在新经济泡沫挤压之时麻烦不断,但他们与传统商业的结合,也被看成是保持企业持续盈利的一条佳径。
据悉,北京太平洋百货将采取一照三店的方式在京城布局,除了盈科店、西单店外,他们还计划在北京的海淀区开设一家店铺。这样,他们将在北京最有人气的商业街西单、北京最具活力的中央商务区和北京最有消费潜力的中关村科技园区占有极佳的位置。
北京近年出现个别单体百货店业绩连年滑坡,而大型仓储式超市火爆的现象。太平洋百货为什么还要选取在北京开?在北京的百货店已经相对饱和的状态下,太平洋百货的市场空间究竟还能有多大?
台湾太平洋集团太平洋百货总经理朱海翔告诉记者,北京现有大小百货商店1970多家,其中营业面积超过一万平方米的只有76家。这些大型百货店多为国有资产,竞争机制还需不断完善。而外国百货店在本土也处于不景气状态,加上文化观念上相距甚远,有心进入中国市场的不多,目前进入中国零售市场的主要是外资超市集团。我们设店的基本条件是城市人口要超过300万,北京城市人口近1200万,3万平方米以上规模的区域性百货店可以开设4家。太平洋进入北京,将以中高收入、年龄在25到40岁的白领族为目标顾客群,与同业形成错位经营,目标是在同一级业态(即百货业)中达到25%的市场占有率。
据悉,世界上最大的连锁便利店集团美国7-11便利店也于近日宣布明年进军北京,目前台湾统一、泰国正大、香港牛奶公司3家正在为获取在京的经营权展开激烈的竞争。7-11作为全球最大的连锁便利店,已在全球设立超过2.1万个零售点,其业务遍及四大洲20个国家。它除经营日常必需的商品外,还协助附近社区居民收取电费、煤气费、保险费、水费、有线广播电视收视费,甚至快递费、国际通讯费等。7-11便利店计划3年内将在北京开设1000家便利店。
事实上,要进京发展的外资企业还不只以上几家。据悉,在财富全球500强中分别排名第2位和第66位的沃尔玛、家乐福,知名的法国欧尚、德国麦德龙等都对北京的市场虎视眈眈,已经与北京有关主管部门频频接触,大有“攻城掠地”之势。
面对外资零售业在北京抢滩圈地,业内人士认为,外资零售业以其雄厚的资本实力、适应市场的营销方式及理念已经在竞争中取得了优势。但是,零售业毕竟是个微利行业,进入并不等于赚钱。不过,太平洋百货的朱先生却不这样认为。他说:太平洋百货已经在上海形成了高档、时尚的商业文化,实现了错位经营、共同发展的理想效果。北京近年来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一直是以超过10%的速度在增长,市场的蛋糕不断在做大,“入世”和申奥成功无疑又给北京增添了魅力,国际零售巨头争相进军是正常现象。
专家认为,如何把北京的商业蛋糕做大,关键是要充分实现特色经营、优化商场结构、加强层次感。如果大家都是一个模式、卖的是同样的品牌,这样的竞争只能是两败俱伤,顾客既不满意,商家也就赚不了钱。
目前北京的大商场都是集中在市区,特别是几个商业中心区,新开发出来的居民区里基本没有较高层次的商场和服务设施,这是一个被忽视的巨大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