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开山导演细说春节晚会

2002-02-05 来源:生活时报 本报通讯员 耿文婷 我有话说

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开山导演黄一鹤


今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将迎来20年庆典,近日,笔者走访了春节联欢晚会的开山人黄一鹤导演与研究春节晚会的著名学者张凤铸教授,对于如何搞好春节联欢晚会这一深入人心的传统文艺形式,他们提出了一些颇有见地的思路。

搞好春节晚会最关键的是要“贴近老百姓的感情”

耿文婷:黄导演,中国人原本没有春节联欢晚会,是您开创了这个对中国当代民众颇具影响力的大众艺术形式。作为春节晚会的创始人,您执导了1983、1984、1985、1986、1990五届晚会,许多优秀节目像歌曲《我的中国心》、《难忘今宵》,小品《主角与配角》、《羊肉串》等都是在您的手下诞生的,至今令中国的老百姓记忆犹新。那么,要把春节晚会搞好,您认为最关键的应当是什么?

黄一鹤:从我个人的经历感受来看,我觉得搞好春节晚会最关键的是要“贴近老百姓的感情”。春节除夕夜是一年中最特别的日子,每逢春节来临,就会有大批的人在这个国土上流动,假设站在地球卫星上往下看中国,你会发现在这个国家里,密密麻麻地有无数的人在国土上奔波——陆上的、海上的、天上的——各种交通工具异常地繁忙,这种景况就连欧洲整个国家的搬迁也不会有。这是一种什么力量?恐怕人类没有任何一个民族对节日的情感投入能够像中国人对待春节这样,说明中国老百姓对春节除夕夜投注的感情是无法用语言表达的——它是亲情、乡情、民族情的集中凝炼。中国老百姓对春节晚会的这种看重寄托着某种精神归宿,希望春节晚会能够把他们心中最真挚的情感和愿望表达出来,如果把春节晚会办成一个一般的聚会,不贴近老百姓的感情,老百姓心里肯定会失望。

张凤铸:黄导说得很对。可以这样说,春节晚会的文化价值远远超过了它的艺术价值,它已经成为中国老百姓从中获取某种精神需求的“对象物”,春节晚会的节目一定要反映老百姓的真情实态、贴近老百姓的内心情感、满足这种精神需求,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赢得老百姓的喝彩。

黄一鹤:所以不能把老百姓的感情定位在非常肤浅的表层上,春节晚会实际上是导演与演员巨大的感情投入,要对老百姓充满感情,要有为艺术而献身的精神。一个艺术家只有当他真正和观众贴近的时候,才能感受到事业的神圣。所以,只有晚会主创人员首先在创作节目时把感情投注到老百姓身上,老百姓在欣赏晚会时才能把感情投注到节目当中。春节是中国传统的民间节日,春节晚会的节目定位也就应当是民间的、民众的,合乎老百姓生活情感的。

每年的相声小品节目也逗得人们发笑了,可为什么老百姓还是不满意呢

耿文婷:贴近老百姓感情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以前的动情节目不知何时演变成了如今的煽情节目,看来缺乏的是内心情感的充实与真诚。黄导演,您认为晚会如何搞才能真正贴近老百姓的情感呢?比如说现在每年的相声小品节目不是也逗得人们发笑了吗?可为什么老百姓还是不满意呢?

黄一鹤:老百姓笑是笑了,但是我想“笑”也有不同的层次,有肤浅的笑,有从心里发出的由衷的笑。这需要春节晚会主创人员的潜心琢磨,也需要理论界的深入探讨。春节晚会不能令观众满意我想有很多原因,我们这些从事艺术实践的人对春节晚会规律的认识上的不足是其中的一个方面。

张凤铸:是的,笑的确有很多种形式。有生理的笑、有心理的笑。生理的笑像抓痒一样笑过就忘,而心理的笑则是令人回味的、难忘的和深刻的。

黄一鹤:好的相声小品节目不仅带给人们欢乐与笑声,而且总是能够带给人们某种精神上的安慰与启迪。所以贴近老百姓的感情就得认真深入地分析清楚老百姓心理上的实际需要,然后把它们用艺术的手法表现出来,而不是依靠说几句搞笑逗乐的话就能实现的。

春节晚会作为过年的节目也必须要有新鲜感

耿文婷:那么,除了在指导思想上要把贴近老百姓感情放在第一位之外,在艺术创作上,黄导认为春节晚会如何搞才能让老百姓喜欢呢?

黄一鹤:我总是喜欢站在老百姓的观点上看晚会,老百姓是我心中最神圣的精神支撑力量。春节晚会一年才举办一次,每一次老百姓都印象深刻。晚会节目不仅要喜庆,而且就像老百姓每逢过年都有一种新鲜感一样,春节晚会作为过年的节目也必须要有这种新鲜感,满足老百姓的这种过年求新鲜的需求。为此,在晚会布局谋篇的技巧上,我一直喜欢形式结构的不断出新。原来用过的舞美我不喜欢再用,原来用过的灯光我也不喜欢拿来照搬。1983年第一届春节晚会取得了成功,其中一个原因是得益于晚会开创的“茶座”形式。茶座式从空间上构筑了一个观赏者与表演者双向交流的信息通道,适合“联欢”的功能,从而直接地调动了观众的参与感。到1984年茶座式的潜力基本上都充分开掘出来了,于是1985年就又想出新,希望把晚会办得宏大有气势,就把演播现场搬到了工人体育馆,尽管在美学把握上有欠考虑,但是不重复自己,不断出新却是我一直追求的。

耿文婷:的确是这样,正因为您有着孜孜以求的创新意识,才使黄导对中国当代的电视艺术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功绩。不但开创了春节晚会这个颇具文化历史价值的文艺样式,而且第一次大胆地邀请张明敏等港台歌手来内地演唱,从而开创在中国当代社会中港台歌曲正式登陆的新局面。1985年黄导把从来都是用做打篮球等体育比赛的体育馆变成为春节晚会的演播现场,这在当时的文化生活中又是一大创新,直到今天,体育馆文艺越办越有经验、越来越红火,这都与黄导当年满怀创新精神开出的一条条道路分不开。张教授,您怎样看待这种创新呢?

张凤铸:是这样。人们的审美心理需要同生理需要一样都是不断迁递嬗变的,再好吃的饭菜天天吃也会腻烦,艺术欣赏也是这个道理,需要不断推陈出新,以满足人们不断发展变化着的审美口味。模式化、公式化和概念化的东西是缺乏长久艺术生命力的,“文革”时期八个样板戏一唱就是若干年使老百姓深受其苦,所以对于模式化的东西,老百姓心理上的排斥力很大。中国的电视观众是极其聪明的,对他们来不得半点含糊,如果他们觉得晚会的节目似曾相识,对他们没有吸引力,他们就会拒绝专一的欣赏方式,而改成一边从事其他娱乐活动一边扭过头来看一眼春节晚会。

黄一鹤:如果真的是这样,我作为春节晚会的导演心里会很难过。春节晚会举办了20年,我一直对它怀着十分深厚的感情,这种感情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没有任何私欲,希望它越来越好。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