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江湖”隐喻

闲来偶得
2002-03-01 来源:生活时报 郑溢涛 我有话说

早年看《七侠五义》一类的书,痴迷的程度,说“废寝忘食”是不算夸张的。不过那之后却使我对武侠小说起了“警惕”之心,以致一直立场坚定地拒绝了金庸、梁羽生,他们的原著,我是一部也没有看过。

这次央视版的《笑傲江湖》,我倒是大部分看了。只是看了几集后,心想,倘将“江湖”当作“官场”看,把各派武林人士视作官场中人,也许更有意思。岳不群、左冷禅等人物似乎都可以在官场舞台上找到对应的角色。这金庸的“江湖”何尝不是官场的缩影呢?善恶正邪、你争我夺、真真假假、恩怨情仇,你方唱罢我登场。所谓“名门正派”,实多欺世盗名。一幅江湖众生相,正是官场百态图。

近日翻阅书报,见有金庸自述,寓“官场”于“江湖”,确也是他的初衷,他说:“这部小说企图通过一些人物刻画中国三千多年来政治生活中的若干普遍现象。不顾一切地夺取权力,是古今中外政治生活的基本情况。任我行、东方不败、岳不群、左冷禅这些人,在我设想时主要不是武林高手,而是政治人物……”左冷禅与岳不群,一显一隐,一明一暗,一躁一静,一个是赤裸裸的真小人,一个是阴森森的伪君子,两人都心怀鬼胎意欲称霸江湖掌握极权。特别是岳不群,大奸似忠,为实现自己的阴谋,心狠手辣,无所不用其极。他原先使用的剑法,江湖人称“君子剑”,与他后来练“辟邪剑谱”,都可见出某种隐喻。一个伪君子,挥舞的却偏偏是“君子剑”。索之官场,不也常常是这般景观么?远的且不说了,陈希同、成克杰之流,在台上不也常作冠冕堂皇的道德文章么?练了“辟邪剑谱”,可以称霸武林,然而是须先付出难以言状的代价的。“欲练神功,必先自宫”,这原本是太监公公的“绝学”,“无后为大”不说,还难免受“不男不女”之讥。对应到官场中事,这一层又作何解呢?在封建专制体制下,权迷心窍的人,为着飞黄腾达,总须不惜在人格上“自宫”的:奴颜媚骨,阿谀巴结,人尽可夫,有奶是娘,见风使舵,寡情薄义,落井下石,等等。这样的角色,古今多有。

一位论者说,金庸的小说使人们成功地逃避时代,忘掉了我们今世何世,忘掉了中国落后的原因。而这些是所有历史的文学著作必须关心的命题。其实,我认为,若将金庸的“江湖”作一番“官场政治”的索引,它还是告诉了我们一些东西的。已故的文学博士胡河清就从韦小宝身上解读到了“一个曾经扼杀了无数次中国社会进步机遇”的“黑洞”:

他的武艺十分低下,但在官场角逐中堪称第一流高手。他是个地地道道的风派,脚踏两只船,见风使舵,机变百出。他的毫无政治原则和人格上的极端无耻,正好体现了封建官场权力角逐的游戏规则。在几千年的中国封建政治中,韦小宝式的人物代表着最腐化反动的破坏性力量,他们潜伏在封建官场的最上层,吮吸着天下的民脂民膏,构成了吞没民间财富的无底黑洞。

当然,对于韦小宝、岳不群等人物究竟从何而来,他们身上的邪气、癌变究竟源于何时,金庸没有告诉我们。或许,他只认为那纯是个人修为及人性的弱点所致而与制度无涉,因而他相信昨天有,今天有,明天同样不会没有。总之,大侠、少侠们是无法赐予我们法治之剑的。尽管如此,只要我们尝试将他们的行为当作官场政治来解读,那么金庸的东西,或许就不仅仅是抚慰弱者灵魂的一种“鸦片”而已。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