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苏哈尔号

域外风情
2002-03-22 来源:生活时报 宫苏艺 文/摄 我有话说

“苏哈尔号”仿古木帆船&nbsp


有着浓郁的阿拉伯建筑风格的布斯坦宫饭店,是阿曼的国宾馆。这座超豪华的饭店其实是可以自由参观的,也是到阿曼必看的一景。在快要到布斯坦宫饭店的时候,我们路过一座巨大的环岛,大片草地的中央矗立着一艘木帆船,帆船下面是水池。原来,这就是20年前曾经远航我国广州的“苏哈尔号”。我本来以为它是模型,没想到陪同说这是真船。我立刻对这艘并不那么惹眼的帆船肃然起敬。于是参观完布斯坦宫饭店,到环岛下车,专门拜访“苏哈尔号”。

中国和阿曼分处亚洲的东部和西部,虽然相距万里,但历史上著名的“海上丝绸之路”和“海上香料之路”早已把两国人民紧密地连在一起。

公元10世纪,阿拉伯著名历史学家马苏弟在所著《黄金草原》中记载,公元6世纪,“中国船只多直航阿曼”。1200多年前,阿曼航海家阿布·奥贝德率领船员,驾驶双桅木帆船,从阿曼北部的苏哈尔港起航,历尽艰险,为时两年,抵达中国广州,带来亚麻、棉花、乳香和没药。返回时,则装上中国的丝绸、陶瓷、樟脑以及麝香等物品。阿拉伯名著《一千零一夜》中那篇脍炙人口的《辛伯达航海旅行记》的故事,据说就是取材于他的这段经历。

中国明代航海家郑和七下西洋,曾两次到达阿曼南部的佐法尔地区,受到当地统治者和居民的隆重接待。据最新发现的证据,郑和当时的主舰船长130米,共有9张帆,排水量达3100吨,船员近千人。

奥贝德是有籍可查的第一个到中国的阿拉伯人。阿曼对其前辈用那样简陋的交通工具远航中国颇为自豪。为纪念他驾驶木帆船远航中国,促进阿曼与中国的友好交往,阿曼苏丹卡布斯陛下下令进行一次远洋航行,目的地就设定在中国广州。承担这一重任的船只被命名为“苏哈尔号”,因为苏哈尔素有“通往中国的门户”之称。苏哈尔是阿曼传统的造船基地,如今大量的帆船也在那里建造。“苏哈尔号”就是在那里按照传统的造船方法建造。造船师傅不依赖任何草图,而是完全凭借经验进行工作。长22米、高3米的仿古双桅木帆船“苏哈尔号”,共用了140吨柚木、4吨重的椰子纤维和75000只椰子壳。“苏哈尔号”没有使用一个钉子,船上有3层帆和一个20多米的主桅杆,船身包含双层船体板。

1981年11月23日,“苏哈尔号”从马斯喀特出发,沿古代海上通道重赴中国,船上共有20名水手。在接下来的8个月中,“苏哈尔号”总共航行6000海里,并于次年7月安抵目的地广州。1995年12月,阿曼出资在广州建成“苏哈尔号”古船航行纪念碑。2001年7月,卡布斯苏丹陛下向中国泉州市“海上交通博物馆”提供捐款,兴建陈列室。“苏哈尔号”则被保存在布斯坦宫饭店的环岛供人参观。它已经成为阿曼人辉煌的航海史的象征,也是中阿友好交往的见证。

2001年10月1日,正值中国52周年国庆,卡布斯苏丹陛下向江泽民主席赠送了“苏哈尔号”古船模型。10月31日,江泽民主席致信卡布斯苏丹,感谢他赠送“苏哈尔号”仿古船模,同时重申对他的访华邀请。

今天,阿曼已经成为中国最大的石油供应国。2000年两国的贸易总额达到33亿美元。装满原油的万吨油轮,从阿曼到中国的港口只需15天。

几天后,当我在马斯喀特海滨,看到海上缓缓移动的巨大的万吨油轮,不能不想起那条普普通通的木帆船——“苏哈尔号”。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