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已临近中考、高考,考生们又不惜大把地花钱“进补”,各种“补脑”保健品的竞争也随之进入了白热化状态。“健脑、补脑”保健品的媒体广告、商店海报、街头“传单”,正铺天盖地而来。甚至清早记者经过一所学校附近,手里也被塞进了一份“健脑”保健品的广告。某学校附近的居民对记者说,这些保健品的宣传广告几天来都在“围攻”学校,促销的小摊位轰走了又来。因为他们知道,越来越多的考生家长希望孩子能考出个好成绩,非常热衷于为孩子买大量的“补脑药”。
然而,谁又能知道这里面有多少陷阱呢?
一位毕业班的老师告诉记者,班里的每一个学生几乎都吃“补脑药”,有的甚至还吃几种。有些学生服用了某些“补脑药”后,感到头脑清醒、思维活跃,但是还有的学生吃了以后没有什么效果。让老师和家长担心的是,有的女孩子怕发胖,吃了保健食品以后不肯再吃饭,长此以往真担心孩子的身体支持不住。
记者在各大药店、超市的药品、保健品柜台前进行调查发现,为考生们准备的保健产品应有尽有,且花样翻新。有增进记忆力型、缓解大脑疲劳型、补充脑部营养型等。还有被宣传为“高科技成果”的产品。
记者同时了解到,近期,据各大商场、超市、药店的统计数据表明,各类补脑保健品的销量直线上升。一位药店营业员告诉记者,近年来各类“补脑药”一年比一年卖得好,季节性很强,尤其是快到中考、高考的时候,家长们纷纷来给孩子买“补脑药”。一个推销员告诉记者:“昨天我们在望京地区搞促销,前来询问的家长人山人海。”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有些保健品无外乎含有诸如红景天、何首乌等中药成份,或含有深海鱼油、卵磷脂类等。它们在医学上有降血压、帮助睡眠、调节神经等作用,短时间内确实有一定的效果,但是否像广告上所吹的有神奇功效呢?
记者发现,很多标明“食健字”的“补脑产品”在药店也售,这些产品的促销宣传广告颇具诱惑力:“增强记忆力”、“清除疲劳因子”、“改善脑部营养”等。“有了某某某,何必头悬梁、椎刺骨”,“是妈妈最好的选择”等。还运用些如“DHA”、“EPA”、“EGB”、“A-亚麻酸”等一般消费者不理解的词汇和术语。
记者在调查中还发现,同样是“健脑品”,各类保健品在宣传中互相“拆台”。有的产品在包装上说:“本品独有EPA等营养素”,有的产品则说:“本品用料天然,不含任何激素、不含EPA”。有的消费者指着这些广告说,这让我们消费者怎能分辨孰是孰非。
一个老师对学生服食“健脑”保健品的现象评论道:“家长的好心可以理解,但是这些保健品广告在宣扬一个错误的观点:不是服用提高记忆的补品就可以得到好成绩,学习成绩提高是建立在学生对知识的充分掌握基础上的。提高学习成绩不是靠死记硬背达到的;其次,即使记忆力好,学生不肯学习也不会有好成绩。”
对此,一些教育专家认为,父母的心情可以理解,但学生如此盲目进补,对提高学习成绩没有明显的帮助,还不如多放一些精力在孩子的心理调节和饮食搭配上。
有关专家透露,有的保健产品中含有促进中枢神经兴奋的成分,学生吃完感到很兴奋,一时出现大脑很清新的感觉,但是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补脑”。而有很大一部分保健食品,只是改善睡眠以及缓解心理的紧张状态。
医学专家认为,保健食品一般适用于特定人群,处于生长发育过程中的青少年并不适宜服用抗疲劳、延缓衰老、改善睡眠之类的保健食品。不过紧张的学习也可能导致学生缺乏足够的自信心,而这不仅仅是补充营养所能解决的。事实上对于树立自信心,教师、父母的适当鼓励能起到比保健品更大的作用。
据了解,目前我国保健产品的销售额正在以15%到30%的速度高速增长,预计到2010年,国内保健产品的销售额将会高达1000亿元。为了迎合广大的消费者,厂家用尽了招数,大肆违法宣传,产品鱼龙混杂。
早在2000年,卫生部就曾和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联合发文,告诫消费者由于部分保健食品生产经营者借中、高考来临之际用虚假、夸大、不实之词宣传自己的产品,特提请广大消费者注意:保健食品既不能提高考试成绩,更不能提高智商。
2001年6月前,3种健脑产品因为在中、高考来临之际用虚假、夸大、不实之词宣传自己的产品,误导消费者,严重违反《食品卫生法》和《保健食品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而被查处。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在《食品广告管理办法》第14条规定:“食品广告中不得出现医疗术语、易与药品混淆的用语以及无法用客观指标评价的用语。”
日前,卫生部卫生法制与监督司有关官员说,目前中国的保健食品市场还存在着夸大保健功能和宣传疗效的问题,中国保健食品的管理和开发研制面临严峻考验。必须在管理方面采取有力措施,完善和加强立法。有关部门将加强对保健食品标签和其他形式宣传材料进行审查和监督管理,防止滥用科学、甚至伪科学对保健食品进行误导、夸大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