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储蓄金钱不如储蓄健康,而健康的一半是心理健康。看一个人心理是否健康,很重要的一点是看他面对挫折和压力时的心理承受力与化解能力强不强。为什么有的人遇到挫折便一蹶不振?为什么有的孩子受到批评就哭泣出走?这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他们身上缺少“抗挫力”。其实,对任何人来说,生活都不可能一帆风顺,困难和挫折既是一种打击,也是对人们意志、信心、智慧和能力的一种磨炼。
储蓄“抗挫力”不妨从下面3个“一”着手:
增强一点“挫折意识” 即有意识地去认识挫折、面对挫折。近年来广东一些大型外资企业纷纷将训练场地由室内迁到野外,某公司13名职员在5天的训练中完成了攀木、登山、露宿坡地、造筏渡河等项目,使挫折意识和抗挫能力有了很大提高。
投身一些“磨难行动” 河南师范大学的10名学生,利用暑假身无分文地来到山东济南自谋生路,他们克服了种种意想不到的困难,顽强地生活了10天,回校后大有脱胎换骨的感觉,学习效率大大提高。
汲取一套“耐挫营养” 如参观“抗震遗迹”、“抗洪纪念馆”,听取抗灾教育系列讲座,阅读《绝境自救故事》这类书籍,牢记“改革也是一场革命”、“成人不自在,自在不成人”等格言,使“抗挫学习”成为一种无形的储蓄,成为一笔宝贵的财富,一旦挫折来临,便有“零存整取”、力战获胜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