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早晨,年轻的父母把孩子送到幼儿园,挥手与孩子说再见时,是否想过,幼儿园这一机构在中国存在多少年了,走过怎样的历程呢?
追溯幼儿园的历史,从法国牧师奥贝兰于1771年创办第一所幼儿学校起,至今已有230年。1802年,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欧文在苏格兰为2至6岁的工人子女创办了一所幼儿学校。欧文在苏格兰的纽拉纳克纺织厂,禁止10岁以下的儿童做工,他关心工人的工作和福利,创立了一所幼儿园,收1—6岁的儿童,其中两岁以下的入托儿所,两岁以上的入幼儿园。这所幼儿园以培养幼儿良好的习惯和纪律为宗旨,对此,恩格斯曾给以称赞:“他们在那里生活得非常愉快,父母简直很难将他们领回去。”
中国的幼儿园是在清朝光绪年间开设,称之为蒙养院。光绪29年(1903年)清政府颁布了《奏定学堂章程》,其中有关于《蒙养院章程》,规定3—7岁的幼儿,教育蒙童,以游戏为主要活动,同时进行一些环境认识、简单语言,画图、唱歌等教学。最先设立的有“武昌模范小学堂蒙养院”和北京的“京师第一蒙养院”。蒙养院这个名字叫了近10年,1922年定名为幼稚园。新中国成立以后,在1951年的《政务院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中,把教育学龄前儿童的机构正式规定为“幼儿园”。入园幼儿的年龄仍然定为3—7岁。如此说来,中国幼儿园的历史已有百年,称为幼儿园这个名称亦有50年了。至于幼儿入园的年龄,世界各国不尽相同。如日本、德国为3—6岁,英国为3—5岁,前苏联则为出生两个月至7岁,中国则为3—7岁。幼稚园或幼儿园,对于不同年龄的人,都会有不同的回忆。幼稚园时代,不是当年所有适龄儿童都能进入的,除非大城市的官宦人家或收入丰厚的人家,平民百姓是无钱把幼儿送入幼稚园的。很多普通人家子女连小学都念不起,哪能奢望进幼稚园呢?即使是新中国成立以后,能进幼儿园的也只是在城里工作的少数工作人员的子女。幼儿园这一名词为更多的人所熟知,则是1958年大跃进“跑步进入共产主义”的时期。那时讲究大兵团“作战”,把城乡妇女都动员起来参加劳动,年幼的孩子谁来带?于是各地纷纷办起幼儿园,找几个老太太,把幼儿们圈在一起,管吃管住,别出危险也就是了,谈不到幼儿教育。大跃进降温,幼儿们又回到家中,园也解散了。20世纪70年代以后,知青返城,子女降生,各单位都办托儿所,这托儿所兼起了幼儿园的职责,出生1个月至上小学前的孩子都可进入,其作用大半还是看住孩子。至于有几所公办的挂幼儿园牌子的,不是一般儿童可进的,那得是政府官员和军官的子女方可。看看今天遍布各处的幼儿园,送孩子上幼儿园的妈妈们应欣慰,今天的幼儿比起妈妈们的幼年时代是幸福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