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无题随笔

读书人语
2002-08-23 来源:生活时报 潘小松 我有话说

东北人的好客我算是领教了,所以在开会发言的时候怎么也不忍薄人面子。不过,谈中国人和美国人的交往,我自己总有20年的切身体验,从骨子里熬出来,该真的是心得,不想做官样文章。30年前读高尔基《我的大学》,那里面说:我的生活体验是骨子里熬出来的,比哲学家强。我是职业翻译,发言时却请了个年轻的同行替我当翻译,我自己倒用中文说开去。不是谦虚,实在是觉得有些东西不能翻译。比如我说:君要臣死,大会主席要我发言。在场的中国人一听就明白我说的意思。而对美国人来讲,翻译过去也不甚了了。母语可以表达的东西,英语不能传神地表达出来。

俄裔美国作家纳博科夫在康乃尔大学办文学讲座时,是照着稿子一字一句念的,原因是他怯场。我没有纳博科夫的天才,却有他这个毛病,用英语表达,一定辞不达意。这里也牵涉到交流的另一个方面:文本和口头表达是有出入的。套用一位美国文学前辈的话说,兹事体大,糊涂不得。我要讲的话题是文化工业。要是认真起来,我们开的会本身就会成为研讨的对象。我很喜欢这个会,大家讨论得也很热烈,我实在不愿意拿着理性的解剖刀硬分析出文化霸权之类有意识形态色彩的东西。

我的文化工业研究有两个版本。一个是针对中国听众的,所以在这个会上我坚持用中文发言。另一个是针对西方听众的,今年秋天拿到萨尔茨堡的会上去说。我没有自信以为自己9000字的文章别人会有兴趣倾听,所以不愿在会上照本宣科。西方的文化研究目前的注意力在边缘文化、非主流文化、亚文化、弱势群体文化;文化工业研究侧重研究大众文化产品消费者和生产者的关系。法兰克福学派的阿多诺的文化批评理论认为资本主义大众文化产品是精神鸦片。现在的西方文化研究则想反其道而行,认为大众并非被动地接受大众文化产品。大众文化得以和高雅文化一争高低,知识分子的精英地位受到挑战。买得起料子裤的教授于是也买件牛仔裤穿穿,既表示劳动观念不淡,也表示平易近人。美国人就是这样研究大众文化的。网络时代大众文化的消费者也成为生产者,很难说谁是被动谁是主动了。女孩子的化妆品广告被分析出很多政治。美国的大众文化研究试图淡化意识形态,但资本主义的大众文化生产消费过程中的意识形态仍无法抹杀。随笔不宜展开,这里也就点到为止了。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