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当前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精神生活的需求也越来越强了,心理上的需求和满足往往比纯粹的物质要求更重要,尤其是老年人。因此,关注老年人的心理卫生,提高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水平,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
中科院心理研究所吴瑞华所长认为,人到了老年,随着社会角色的转变,家庭角色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家庭关系牵扯的问题很多,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吴所长认为,现实中的情况往往是,老年人多强调继承而忽视创新,在许多观念上与下一代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分歧。而家里的年轻一代则往往强调跟上时代潮流,认为父母的许多想法和做法是老古板、不开化、死脑筋。于是,两代人便常常会在观念的继承和创新上各执一词,认知上的分歧又往往影响到两代人感情的融洽和心理相容程度,甚至心理距离还可能因此而拉大。对这一问题,正确的认识态度和处理方法是:提倡长辈与晚辈互相学习、互相交流、互相尊重,在新旧观念转换磨合的过程中,各自加强学习。老年人要学习了解新事物、新观念,下一代也不要把传统观念中一些优秀思想一并抛弃,这样方能使两代人达到认识上的一致和行动上认同,也会使家庭关系更和睦,老年人的精神更愉快。
提倡尊敬长辈、爱护晚辈,这本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但在许多家庭中,存在着尊老不足、爱幼有余的现象,这无疑也是教育的一种失败。有些老人平日里省吃俭用,疼爱儿女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方法却实不足取。老年人在此问题上应保持的正确态度和方法是,对子女多从思想上引导,多给予他们事业上的支持,如儿女在经济上确有困难也可适当支援一点,但切忌大包大揽下来。老年人的儿女们大多都已能够自立,老人应为自己的晚年生活和健康消费多考虑一些。老年人自身的经济独立有助于精神独立,也利于保持心理平衡,利于自身的心理健康,这点往往被许多老年人所忽视。有时候,老年人的心理卫生不光是要别人来关注,更应该有必要的自我保健意识才对。
老年人与下一代之间存在“代沟”,本是很正常的事情,不必大惊小怪。由于两代人年龄、经历、知识、经验、人生观的各种差异,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态度自然就不尽相同,这就形成了两代人之间所谓的“代沟”。其实“代沟”是可以填补的。老年人和下一代以及晚辈们,都可以通过相互的学习与认知,在情感和思想上多进行交流和沟通,以达到相互的理解、信任、关心和支持,这样就可以逐步地填平“代沟”。作为晚辈,同样应当理解老人,在关心他们物质生活的同时,别忘了体谅和抚慰老人的精神和心灵,百忙之中要想着“常回家看看”,这样会利于填平“代沟”,融洽两代人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