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伦颐从此楼坠下身亡
成都一少年凌晨坠楼酿悲剧
四川在线消息,10日早晨6时过,14岁的成都某中学初二学生刘伦颐(化名)照常起床、看书,之后就在家中离奇失踪了。其父母找了一圈后,在自己楼下发现了已坠楼身亡的儿子。
当日,刘伦颐痛不欲生的父母对记者讲述了凌晨发生的惨剧:儿子凌晨6时许照常起床洗刷,早饭后又回到卧室看书(这是他长期的习惯)。7点过了,她见屋里没有动静,以为儿子又睡着了,就轻轻地推开了他的卧室。灯还开着,但儿子却不在了。她立即叫醒丈夫起来找儿子。
刚开始,夫妇俩还以为儿子在跟他们捉迷藏,可连衣柜也翻遍了,还不见儿子踪影,却发现了一把带有血迹的刀,“儿子会不会是削铅笔时被划伤了?”他们分头到学校和附近医院寻找,仍未见到儿子。就在两人回到自家楼下时,发现临街花园内的人行道上围满了人,随后才知道儿子出事了。10日下午,刘伦颐的父母在家里为儿子设了灵堂。
隐秘日记揭示心路
据报道,附近居民对于刘伦颐坠楼原因议论纷纷:“要到期末考试了,会不会是学习压力太大了?”“是不是父母要求太高造成小孩心理压抑?”
10日下午,刘伦颐的4位老师也赶来慰问其父母。从老师与家属的谈话中记者了解到,事发后,班主任找到与刘伦颐最要好的同学谈话,其同学称未发现刘伦颐事前有不寻常的迹象。在班主任老师眼中,刘伦颐是个内向的小男孩。“上次他作文写得好,我要他念给同学听,他都脸红,结果还是我帮他念的。他平时很听话的,我万万想不到他会这样。”班主任老师说着说着眼睛也有些湿润了。
刘家的一亲戚从小孩卧室内找出了一篇类似于日记的随感,“这可能就是他留下的遗言。”这篇文章围绕着人的生存而发出感慨:“人为什么要活着,活着是为了别人……活着能不能为自己……有些人一直要活到老,而我……”
孩子为何如此脆弱和偏狭
近年来,多起花季少年采取极端方式自杀的事件,都在社会上引起强烈震动,特别是几起跳楼自杀而酿成血案的骇人事件,令社会各界深思。
据新华社消息,去年5月,山西临汾钢铁集团子弟小学的5年级学生恬恬留下“压力太大了”的绝笔自缢身亡。不久,南京一名初二的男生坠楼身亡。这位14岁少年没有留下任何的遗书,有的仅是裤口袋中尚未做完的试卷。当地公安部门经过现场侦查已排除他杀的因素。
据南方都市报报道,去年9月22日上午,在广州员村一横路的同乐花园,一名16岁的男孩打开自家防盗网的消防门,想从6楼跳下来。警方人员和男孩谈了几个小时的话,男孩还是想自杀。就在警方设法营救的时候,男孩突然从6楼跳下,好在先是跌在气垫床上,然后才跌落到地上,所以受伤不是很严重,被直接送往第六人民医院急救。据了解,这名男孩只是在与弟弟发生口角后,就决定自杀。
去年10月,北京丰台区莲香园小区一名14岁的初三学生从12楼跳下死亡。他在临跳前反锁了自家的防盗门。少年的母亲在接到孩子的老师询问孩子为何没有去上学的电话后从工作单位返回家中,才发现自己的孩子已经从楼上跳了下去。急救中心救护车赶到把这名少年送至医院,但已经回天乏术。
隐性压力成为新的危机
究竟是什么样的压力竟让孩子们如此坚定地结束自己如此稚嫩的生命?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研究员说:“现在的孩子,尽管生活、学习环境远远好于他们的父辈,但总是有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隐性压力’在蔓延滋长,让孩子们根本快乐不起来。”
山西师范大学教育系主任秦金亮教授分析认为,近年来,声势较大的“减负”和素质教育,使作业负担给学生带来的压力已明显减少。但考试和升学的压力如影随形,当今社会上各种名目的考试更是越来越多。社会竞争的压力通过各种途径不断地在孩子们精神上形成新的压力。家长和老师最好能像对朋友那样,从孩子的视角,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在不断沟通的过程中,教会孩子跟别人沟通,学会正确处理困难和压力,在轻松、快乐、健康中成长。
同时,另有专家指出,孩子们作出那样的选择应该有多方面原因。青春期是人的生理、心理急剧变化的时期,内心世界会变得内隐曲折,对这类内向孩子,更要多一些教育敏感性,在情感上更亲近,尽可能让他们在学习上体验成功,才有助于防范心理问题的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