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是个礼仪之邦,凡事讲究一个“情”字,送礼就是联络感情的一个重要方式。尤其是到了年节,小辈要给长辈送礼,下级要给上级送礼,亲戚朋友同学战友邻里要走动,需要送礼,得到过人家的帮助要答谢,需要送礼,将来有事求助于人,需要送礼,需要人家的关照,需要送礼……总之,送礼的理由多多,送礼的价码也逐年攀升,有些人是来者不拒,所以这个“情”字就打了折扣,成了收贿受贿的典型。
在国外,送礼也是生活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是老外们送礼很有讲究,尤其是西方一些先进国家,礼是不能轻易送的,要送也得有个说得过去的理由。就拿我们行船为例,船到国内办事,得烟酒先行,事能不能办,得先“烟酒烟酒”。船过苏伊士运河,港口官员、引水员等凡是与船打交道的都得拿点礼品下船,这些礼品一般都是国产的,有陶瓷工艺品、各种艺术品、礼品扇子、风油精、清凉油等保健品。而且送时还要讲究送法,不能一概而论,否则,该得到的没有得到,对你就不满意,工作就不配合。送早不行,送晚也不是,要讲究一个火候。但有一条,船出了国门,就不能送烟酒了,烟酒在国际上是禁止的,都要如实申报封关。
你要是将上述的礼品带到欧洲,随意相送也不行,人家会认为你是瞧不起人家,把人家当乞丐,是对人家的侮辱。西方有没有乞丐,答案是肯定的,但人家的乞丐决不是伸出肮脏的手讨要,而是一种艺人乞丐较多,他们找一个场子,或吹打弹拉唱,或给人家做画,或当场为人服务,求几个施舍,不偷不抢,这叫文明乞丐。一位年轻的船长初到法国的马赛港,感谢人家的工作效率之快,决定送人家两把高档次的檀香木扇,以表心意,这在中国本是合情合理,又是主动破财,心想最起码也得换回人家一句“谢谢”。可是老外只是看了看礼品,最后还是坚定地摇摇头,耸耸肩,没有接受。
年轻的船长为了探讨个中的奥秘,请教了一位在当地很有名望的华人,华人先给他讲了一个故事。一位老外小学老师买了好多奖品,准备奖给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奖品都不贵重,也就是一些学习用品和一些小玩具之类的小玩意。同在这所小学校任教的一位华人女教师有一个小女孩,也是这位老师的学生,但却不在授奖之列,就觉得在同学里很没面子,就想走妈妈的后门,要求老师也奖给她一份。当妈妈的心想,同在一起任教,平时彼此又挺相互尊敬,觉得张口给女儿要一个,也没什么了不起,但令她没有想到的是,却遭到拒绝。这位老外同事说:“奖品虽轻,却是奖品,奖品是奖学生的,白送给人,是对人的一种侮辱。“送”意味施舍,即把对方当成乞丐,你女儿很可爱,是个很有前途的孩子,我怎么能侮辱她呢?作为教师,我只能“奖”,不能“送”。年轻的船长闻知,茅塞顿开。
在欧洲,送礼时一定要掌握对方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否则人家就会退回礼物,这在我国看来是不近人情,但老外们却认为,既然自己用不着,为什么让它浪费呢?他们不喜欢虚假的客套。中国人讲究礼尚往来,其实欧洲人也很讲究,如他们的复活节、圣诞节、新年、万圣节、狂欢节、父亲节、母亲节等这样的节日也是讲究送礼的,但平时就要积累什么节日送什么礼,哪个朋友喜欢什么类型的东西。否则就要遭遇将礼品退回的尴尬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