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写这篇稿,记者特意翻了翻辞典。保险的最初解释为:稳妥可靠,担保的意思,引申为集中分散的社会资金,补偿因自然灾害、意外事故或人身伤亡而造成损失的方法。参加保险的人或单位,向保险机构按期缴纳一定数量的费用,保险机构对在保险责任范围内所受的损失负赔偿责任。
仅从字面上看,买保险应该是很保险的。当然现在许多人都知道:买保险也应该有风险意识,因为并不是所有的险种都适合您,更不是所有的保险公司都“稳妥可靠”。
一日同银行的一位研究员聊天,自然地谈到了保险,这位老兄不谈则已,一谈惊人。他说经过自己许久的研究,他以个人的名义奉劝朋友:买保险最好别买超过5年的长期保险。
当然,他讲的不是我们平时说的社会保险,而我们自己出钱到保险公司去上的商业险种。
在记者的软磨硬泡下他讲出了他的理论,并明白表示:所有这些观点仅代表他个人,与他供职的研究单位没有任何关系。
据这位不愿透露姓名专业研究人士(我们就称他为L先生吧)介绍,中国保监会日前公布了2月份我国保费收入,大约699.997亿元,比上月增长了92.4%,投资增长了5.6%。
我们大家应该知道,这些钱便是我们交的保费,那么这些钱干什么了呢?保险公司的最终目的还是为了让这些钱生钱,一定要去投资,才能正常运作。那么2月份我国保费投资的情况是,国债投资1140.4亿元,比1月份增加了26亿元,增长2.3%;基金投资307.6亿元,仅比1月份增加1.85亿元,增长0.65%。2月份,保险行业银行存款余额达到3034.15亿元,比1月份增长1.57%。
也就是说,大家交的保费一部分投资了国债,一部分投资了基金市场。
现在我们就该来谈谈投资的钱怎么才能变成更多的钱。撇开国债不谈我们先谈基金。
保险资金是基金的最大投资机构,当然是希望能获得较高的投资收益,然而不幸的是,我们的基金市场一样也是刚起步,同样有待规范。2002年基金年报显示,证券投资基金已经陷入难保险的尴尬境地。
L先生提供的数字比较专业,仔细看还是能了解清楚的。
有关统计数据显示,2002年全国保险业保费收入达3053亿元,比上年增长44.3%。但保险资金运用却不理想,收益率呈下降趋势。2001年保险资金平均收益率为4.3%,2002年减少至3.14%。
保险资金的收益率之所以下降,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证券市场低迷。众所周知,证券市场的低迷已经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了。以上证基金指数为例,从去年6月底到12月底,跌幅达到了21.5%,明显超过同期股指跌幅。这样一来,基金成了保险资金收益率下降的严重拖累,有关数据显示,保险公司在证券投资基金上的收益率从2001年的20%陡降至2002年的-21.3%。
据测算,只有保险资金年收益率在7%以上时,保险公司的经营才能走上良性发展的道路。目前保险资金要摆脱投资基金不保险的窘境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
L先生介绍:目前,我国的保险业正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保险的重要性,尤其银行存款利率的下调,加上保险经纪人的劝说,使得人们纷纷把钱投到保险上去。于是在一定时期内,保费收入肯定是呈上升趋势的。这样一来,保险公司在经营上的窘境便会被这“一白遮了百丑”,根本不用担心理赔上的问题。张先生出了事,可以用李先生的保险先填上,反正不用担心,有的是新的保户把钱交上来。
但依靠新增保费来维持毕竟不是长久之计,如果保险公司不改变它的经营策略,依旧处于现状的话,问题就会凸显出来,周转不开经营不善的后果谁都知道——倒闭呗。想想看保险公司要是倒闭了,谁倒霉,一准是您这个保户。所以,L先生劝大家除了要买5年以内的险,还要认真仔细地挑一下保险公司的资质。当然国家是有规定的,如果投资市场上出现了问题,国家会尽全力保护普通百姓的利益,您可能能拿回您的投资,但这些年的利息就别算了。
洋保险视保户对公司服务的满意程度为公司生存的基础。由于历史垄断的原因,中资公司始终没有把这个问题提到公司生存的高度来考虑。尽管中资公司一直强调更好地对客户的服务、顾客是上帝等等,最终只是流于形式,没有落到实处,以致老百姓对买保险缺乏信心。
L先生在介绍洋保险时这样说:虽然许多国人都看好洋保险,但洋保险与我国本土的保险还是有着很大的区别。所以当洋保险真正来到中国的时候,情况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样好。究其原因主要是我们的保险条款性很强,无论谁同一个险种都用同样一个版本的合同,而洋保险更注重个性化。如我们要上寿险,只要弄清保户的年龄就可以了,同一年龄段同一价位。而洋保险不同,相对来讲更为规范,举例来讲:一个有关节炎同一个有心脏病的保户价格肯定不同,不同的病上保险的保单便不同。我国在上保险之前会指定人们到医院检查,医院与保险公司与保户没有什么利益关系,有的医院盖个章就算了。而在国外,如果某个人经过检查后上了保险,真出了问题医院也要负相应责任。由于保险公司与医院有协议,医院是绝对不可以胡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