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在海淀区一家职业技能培训班上发现,前来参加考证的人大多是在校学生,包括大学一二年级的学生也加入了“考证大军”。来自中国农业大学的李菲同学介绍说:“我今年二年级了,本来是不想来报考秘书职业资格证书的,因为离毕业工作还早。可我看到班里的很多同学都参加各种职业技能证书的报考,我担心自己到了大四的时候可能会很紧张,要做论文、要考证、要找工作什么的忙不过来,还不如趁现在有些时间先考两个证书再说。”当记者问,现在考的证书一两年后还能代表自己的技能水平吗?李菲沉思了一会儿然后有些无奈地说:“我也不知道,总还是有用的吧。”
据北京科技经营管理学院的培训教师王开良介绍,低年级学生来参加考证的越来越普遍了,有的学生比较认真,但是有近一半的学生都是很随意的。比如说,最近受非典型肺炎的影响,有的学生想来就来,想不来就不来听课了。至于参加这些考证培训所花的上千元的费用,有些学生也不当回事。王老师感慨地说,这些学生不但花费了父母的钱,其实也浪费了自己的时间,这样考证对就业也没有多少帮助。
据了解,考证热带来了培训热,随着开考证书的专业越分越细,培训机构的爆发式增长,其中一些教师也随行就市,只顾挣钱,甚至上课之前都不备课,使得培训的质量大打折扣,证书的含金量也越来越低。
信息产业部国家信息化工程师认证考试管理中心推广主管王辰认为,今年的大学生就业难对低年级的学生影响也很大,来参加考证的人中各年级的都有,低年级的学生也很多了,但是考证未必越早越好。
他认为原因主要在于行业发展快。尤其是计算机行业,产品更新换代周期越来越短,等到学生毕业工作,一两年前学的知识很快便不再实用了,还需要进行后期再认证。同时,来报考计算机专业的多是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为毕业后就业做的选择。其实,现在的证书也不像以前了,可能也就多增加一两个面试的机会而已,如果证书与实际能力不相符,同样解决不了就业的难题。
针对大学生如何正确对待“考证之风”,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统考处副处长董晓南认为,当前的就业形式呈多元化发展,行业结构逐步调整,下岗人员增多。一些传统落后行业逐渐被淘汰,新开发的行业由于暂时还不为人们所熟悉,适合的人才少,于是出现了大学生和下岗职工就业难,一些企业及新兴行业奇缺人才的现象。从大学生自身来说,提早做职业规划非常重要。一是可以很快地明确和选择就业方向,选择考证时尽量降低盲目性;二是可以做多种准备,面临找工作时不会仓皇失措。
那么大学生如何有效选择考证呢?董晓南建议说,一是了解最新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调整情况。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日前颁布了第四批国家职业标准,包括计算机网络管理员、计算机程序设计员、多媒体作品制作员、企业培训师、项目管理师、企业信息管理师、室内装饰设计员、服装模特、茶艺师、插花员、洗衣师等共计11个职业。这些职业标准是随着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和产业结构变化不断调整的,大学生了解这些情况不但有心理上的准备,报考的证书也比较现实有效。
二是大学生在考证之前先确定自己想做什么。确定自己想做什么之后再进行资料的准备,这种准备与实际工作相比当然是很浅的。但是可以通过社会交流、参加业务活动来增加对这个职业的认识,如果在实践中发现自己不适合再做调整。比如秘书考试,通过考试很快会对该行业有一个了解,多参加实践活动,提高自身的职业技能素质,毕业后工作便能很快适应。
王辰则认为,学生在考证之前还要摆正心态,目前很多企业对证书也并不是很看重,因而大学生也没有必要“为考证而考证”。他建议大学生在选择考证时尽量选择一些权威的认证及培训机构,把钱花在刀刃上。很多学生热衷“洋证书”,其实国际认证在外企比较认同,但是这类证书往往侧重于某一产品和技术,适应面有限,产品更新也很快。如果学生参加多个考试认证,考试费用则成了比较大的负担,尤其是国外的考试,最高的达上万元。其实学生主要缺在实践经验,因而可以选择一些操作性较强、适应面较广的通用职位的证书,在参加培训的时候多做实践锻炼,对就业还是很有帮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