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管理软件领域,近来有一些文章提出了许多新的观念与想法,认为“ERP走向消亡”与“ERP是明日黄花”,本来管理软件属于信息产业的一环,有新的观念与技术,是件很好的事情,这代表了管理软件行业迈向进步的道路。但我个人认为,这样的说法是不成熟的,是值得商榷的。以下是个人的一些观点,愿意拿出来与业界同仁切磋与探讨。
ERP在企业整体信息化中的作用,就相当于房子的地基,它是企业实施信息化管理的基础和核心。首先我们来看一下ERP的定义,ERP是以计算机为运行平台,以企业内部的结构化数据为范围,用以提供企业内管理者各种管理信息的企业管理软件,何谓企业内部的结构化数据,如:存货,客户订单,生产完工,产品用料等基础数据都属于这范围。
对于企业信息化而言,如果缺乏了ERP这个基础,其它的任何提高型管理软件,电子商务,先进计划系统,客户关系管理等,均无法发挥其应有的功能。
基于以上原因,企业在信息化过程中应以ERP为第一优先实施的项目,当ERP的基础稳固后,再将信息化的成果延伸至与客户有关的客户关系管理及与供应商有关的供应链管理,电子商务等;另一方面,当ERP基础稳固后,就可以大力推动企业内部的工作流管理,知识管理等,并强化各种集成并配合了企业的发展战略,进一步固化企业信息化的战果。值得一提的是,虽然ERP的中文名称是企业资源规划系统,但它的原始理论架构尚缺乏一些功能,由此也决定了许多提高型的解决方案的提出。企业仅实施ERP,获得的效果有可能不是特别明显,但是,如果没有ERP的基础,其他提高型解决方案就很难有立足之地。举例来说,如果没有ERP中的存货,客户订单,生产完工等基础数据,企业如何能实施供应链管理软件或客户关系管理软件?这种效果就好像盖楼房一样,虽然在打基础的过程中,效益非常有限,但是如果轻视这个过程,后续的建设一定会遇到麻烦而无法启动。
国内企业由于起步较晚,在信息化应用的广度与深度存在很大差距,其中,最根本的差距就在ERP的普及率。从统计数据来看,国外企业ERP的普及率接近90%,国内企业实施ERP的比率却不到5%,当国外的用户早已视ERP为不可缺乏的管理工具时,国内的用户却停留在30年前甚至更久之前的水准。这种严重的信息化落差,使得国外权威组织所发布的趋势研究报告对国内企业的适用情况大打折扣,尤其是在WTO已经到来的今天,国内企业将面临更多的挑战,如何缩短这一差距至关重要。
ERP是一种管理导向的产品,它不像技术与硬件,花了钱买进最新的设备就能解决问题;相反,ERP像是一种学习的过程,天资聪明学生固然可以快速学习,但这种学生只占学生总数的少数部分,大部分学生还需要进行循规蹈矩的学习,而非揠苗助长式的进步,这也决定了国内的厂商在这一过程中必须给用户以足够的引导和支持,使用户对于自身的需求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换言之,企业管理软件的供应商对产品、对概念进行大量的宣传无可厚非,但太多脱离实际状态的空泛宣传只会对用户需求造成困扰,甚至带来负面的效果。在当前,对ERP这个企业信息化的基础提出莫须有的批评甚至推翻实在不可取。而国内企业也该认清自身的条件,设定合理可行的目标,迈开步伐,急起直追。
目前,信息技术以惊人的速度发展,为了适应激烈的竞争,各大厂商都致力于推出新的信息平台与标准。仅就ERP而言,如何对其效果进行评估,管理是关键。
作为一套管理导向的产品,ERP的最终目的在于管理,为此ERP在信息技术方面追求的是稳定成熟而非绝对的先进,这一点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首先,技术先进的另一面,同时也代表了市场接受度与稳定度上的不确定性;此外,一套ERP系统的使用周期通常在5-10年左右,但信息技术每半年就有很大的变化,任何号称先进的技术,在市场上撑不到一年就落伍了,企业选择ERP,如果焦点不放在管理而放在信息技术,不但是本末倒置,而且容易陷入技术的漩涡而模糊了ERP的焦点。
企业实施ERP的重点是解决管理上的问题,信息技术的存在也是为了这个目的提供服务,所以企业选择ERP应首先重视解决管理问题,另一方面,信息技术不是仙丹妙药,能够让不够成熟的软件一夕间大幅提升管理内涵,因此,企业在选择ERP时不可让信息技术喧宾夺主,成为选型时的主角。总而言之,评估一套软件优势,关键在于是否能解决企业的管理问题,能解决就是好软件,相反的,如果无法解决,就算用了最新的技术来开发,充其量也只不过是个实验室里的创作罢了,没有经历大量客户的检验,距离实际运用还有好长一段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