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个医学生。本来我也不会这么烦恼的。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我就时常看见本来就不存在的东西。我知道世界上不会有鬼,但是我还是克制不了我自己。我在听音乐时也会有一种那是阴间的人在唱的感觉,谈话时也会出现那些在电视上看来的那些可怕的画面。我不敢唱歌,不敢一个人在教室、寝室,不敢听音乐,不敢和别人说话。我真的很烦。请问有谁能帮助我?”
“我怎么了,有10年左右了,对生活没希望,生活很懒散,什么都不想干,干什么事都像没脑子似地,缺这少那,老出错,方法还特笨,思维比别人慢,又怕别人看出我反应慢、没听懂,总自卑,总觉得别人看不起我,还斤斤计较,工作中不愿多付出,怕累又怕吃亏,总怕人欺负我,又怕别人看出我在计较,所以自我很封闭,也很累,朋友很少,很孤独,就像行尸走肉一样生活,我怎么了,该如何治疗?”
“我患上拔毛癖已经8年了,被我反复拔去的头发还能长出来吗?我简直快要崩溃了,自己怎么会得这种怪毛病?”
这是记者在一个心理网站上看到的留言。在每个留言的后面,都有及时的回复和指点。在心理咨询领域,除了面对面的咨询外,电话咨询和网络咨询也成为不可忽视的部分,甚至不少心理专家就对这种人际间并不产生直接接触的咨询方法相当地推崇,认为这种咨询方式在某个阶段上更能够起到暴露问题,解决问题的作用。为此,记者采访了中国心理教育网的CEO陈先生和著名电话咨询机构“青春热线”的一些咨询员。
陈先生告诉我们,由于对心理咨询并不是特别了解,同时,对外界都有着比较大的戒心以及自身的害羞,“家丑不可外扬”等思想作怪,很多的案主不愿意选择面对面的咨询。就算他们真正坐到了咨询师的对面,都很难真正打开自己的心扉。因为即使是对咨询师,他们也是不自觉地会产生心理防御和一些顾虑。在这种情况下进行的咨询效果也会大打折扣的。
陈先生说,在这样的情况下,网络咨询会起到一个桥梁和引导的作用。因为案主先将自己隐藏在了网络的一角,他们会有比较大的安全感,他们会认为没有人知道他们是谁。这时候咨询师可以比较容易引导他们说出他们的故事与心情。由于不是面对面的情况,案主会感觉主动权操纵在自己手中,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往往会无所顾忌地倾吐自己的苦水。这对咨询师获取第一手资料的真实性有极大的好处,对今后进一步治疗作用不小。
“青春热线”的咨询员傅女士与涂女士告诉记者,选择电话咨询的人,往往是心中有比较多的情绪的积累和有不少的苦水,同时她们也是非常脆弱的,脆弱到难以面对他人的目光。所以只要咨询师话语稍微有一些主动,他们往往就像蜗牛一样,又缩回自己的壳中去了。
所以,作为一个电话咨询的咨询师,一定要学会做一个真诚的倾听者。用比较少的语言来让案主们将心中的话都引出来。同时,要想取得比较好的咨询效果,一定要在有限的时间和话语中让案主形成对你的信任,这样才能够形成一定的连续性治疗。
在对两个机构的采访中,他们都不约而同地说起了非面对面咨询的一些不可回避的缺憾。
中国心理教育网的陈先生说,由于不能当面观察案主的一些情况,这影响了咨询师参考不同人的性格和经历设计更具针对性的治疗方案。同时由于在网络上无法运用一些具体的行动上的治疗手段,所以仅仅依靠网络咨询,治疗效果是明显不够的。
“青春热线”的两位女咨询员认为,非面对面咨询具有极大的偶然性,咨询员不易把握住案主,案主随时可以挂断电话,随时中断咨询。同时,由于很难获知案主的具体情况,所以今后的进一步的治疗也只有靠案主自己决定,往往视他们的心情而定。这样的咨询显然缺乏计划性和体系性,难以为继。
同时,“青春热线”的女士还提出了“性骚扰”这个敏感的话题。她们说,由于心理咨询电话一般情况下是免费的,而且心理咨询向来不回避一些敏感话题。在这种情况下,往往会有不少无聊人士借咨询之名进行骚扰。
这些无聊的人往往在听到咨询员是男士的时候,就立刻挂断电话或者直接要求更换女咨询员。在接受女咨询员咨询过程当中,不断地用一些无聊的话挑逗咨询员,或者对咨询员提出无礼的要求。并且利用电话咨询不能漏接、拒接正常咨询等规定,不断地打入进行骚扰,这也是电话咨询现在面临的比较难以处理的问题之一。
在我们以这一问题向陈先生咨询的时候,他说在网络上面的心理咨询社区当中,也经常有无聊的人在严肃的话题讨论当中贴一些色情的、无赖的帖子。对这种情况,他是格删勿论的。
通过上面的采访,我们可以看出,非面对面咨询在实际运用当中是有利有弊的。这种咨询在解决一些比较轻微的情绪困扰上有较大的优势,但仅仅依靠它不可能获得深入的治疗效果。
所以,陈先生在采访最后告诉我们,非面对面咨询有其存在的必然性。但如果要想得到更大的发展,必须要和面对面咨询结合起来。使前者成为后者的一个好的导入途径。所以,现在中国心理教育网在网络社区咨询的同时,加入了深入的面对面咨询。当然,后者是要收费的,这也是非面对面咨询的优势所在了。
只有与面对面咨询同行,非面对面咨询的明天才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