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北京市国土房管局获悉,从12月1日起拿到预售许可证的商品房,都要按《北京市城市房地产转让管理办法》规定的方式进行销售。根据《北京市城市房地产转让管理办法》,按套内建筑面积卖房,只限于预售商品住宅项目。12月1日拿到预售许可证的新商品房项目、写字楼、办公用房、商铺等仍可以按照套内建筑面积卖,也可以按照建筑面积或者按套卖,但预售商品住宅项目必须按照套内建筑面积卖房。
按套内建筑面积卖房对开发商售楼影响有多大?9月27日,记者走访了京城几处售楼中心。
博望园售楼中心花月女士说,她已经看到报纸上报道的将来卖房要按套内建筑面积来卖,但是他们这里只剩下几套尾房,按哪种形式卖房都无所谓,对他们不会有影响。他们现在按建筑面积卖房,一平方米将近1万元,如果是按着套内建筑面积卖,总价基本上还是这个数,因为他们可能会提高单价。记者在海淀区羊坊店东路一个商住两用的楼盘项目售楼处也听到同样的声音。而通州区上潞园物业公司负责人张海忠回答更干脆:原来6000元/平方米,以后实行按套内建筑面积时,把房价提到每平方米7000元,不就都齐了,现在是市场化运作,多简单的一个事儿。
望京大西洋新城的王先生称,公摊面积一直是开发商的灰色地带,以往按建筑面积卖房,建筑面积包括套内面积、公摊面积,而往往有一些不良的开发商在公摊面积上进行暗箱操作,让买房人在入住的时候建筑面积误差在约定范围内,减少套内面积,使公摊面积变大。套内建筑面积由套内房屋使用面积、套内墙体面积和阳台建筑面积三部分组成,买房人买的就是自己家门内的面积,开发商不能再在公摊面积上进行暗箱操作。买房人对购房面积心里有谱,不再吃亏,从而避免开发商利用公摊面积进行价格欺诈。
但王先生又表示,这却给购房者提了新的问题,购房者不光购买使用面积,在买房时要先看公共设施,还要考虑到环境因素。包括大堂、电梯间、会所等,按套内建筑面积售房,发展商再想赚钱,就会尽可能打公摊部分的主意,比如使楼道、公共部分小一点。
也有购房者担心,建筑面积是由套内建筑面积与分摊公用面积之和组成,其中一个增大,另一个必然缩小。按建筑面积进行销售可以使开发商获得商业暴利,如果按使用面积进行销售,人人都可以测量,开发商在面积上面一点优势都没有了,他们怎么可能就此罢休,会不会在法律规定的3%的误差范围内欺骗购房者?
对于消费者的一些疑问,记者也同一部分开发商做了交流。业内知名人士潘石屹称,现在是一个竞争进代,有信誉有实力的开发商不会在公摊面积上做手脚,开发商会“断腕保盘”,宁可自己“出血”也不想失去客户。相反,有远见的开发商恰恰会把公摊部分做得更好,把它当做一个卖点来吸引购房者。以后有可能出现这种情况:一些开发商会单独把一些电梯间或者楼道的标准刻意做大,专门用它吸引购房者的眼球。
业内人士罗义明也发表了相同的看法:开发商不会在公摊面积上糊弄购房者,因为没有机会。现在建设楼道、电梯间都是有固定标准的,相关主管部门会对其进行验收,如果楼道过小,不符合标准,主管部门是不会验收的。也有人认为,买房人越来越关注环境,关注品质,北京楼市的竞争也在加强,如果开发商不注重公共空间的品质,他的房子就面临卖不出去的可能。
虽然在采访时一些有实力的开发商都表示为保住品牌,会努力做好公共设施,但并不等于所有的开发商都会心存这样想法。对于一些项目小而少的地产开发公司来说,他们是否会就此放下公摊这块“大蛋糕”,令人拭目以待。
北京市律师协会房地产专业委员会会员秦兵认为,按套内建筑面积卖房,将导致房价下降。
秦兵说,以前买房时大多数人没法计算产品的面积,没法对同质产品之间做对比,现在按套内建筑面积,购房者自己可以算出价格,有一定的知情权,对同质化产品的要求高了,同业竞争明显,开发商就会相互压价。
再者价格涨跌是由供需和成本决定的,过去因为公摊面积没法算,开发商想说什么就说什么,买房者请专业机构来测要花很多钱,成本太高。现在这个问题解决了,购房者容易核实成本,必然导致房价下跌。还有一个原因就是部分消费者会持币观望,到12月1日还有两个月的时间,这两个月时间消费者不买房,开发商很难沉住气,他们会慢慢把房价压低,来吸引消费者。
秦兵称,现在按套内建筑面积卖房,还不是最好的方式,因为对于购房者来说,去测量墙体面积还是有难度的。板楼好一点,容易测,但对于高层塔楼来说,想测出墙的厚度可是个难题。购房者最希望买了房后拿尺子在屋里量一量就知道面积多少,因此按照套内使用面积买房将是大势所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