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成都的媒体报道了这样一件事情:温江区公平镇中学为“便于管理”,让交学杂费高的“封闭生”穿红色校服,而交学杂费低的“普通生”则穿蓝色校服。在学校里,学生们都称穿红校服的为“红领”,穿蓝校服的为“蓝领”,大多“红领”看不起“蓝领”,大多“蓝领”也不愿与“红领”交往。
虽然学校对记者的采访非常抵触,同时也不承认此举隐含的歧视性。但很明显,学校对贫困学生的心理关心显然不够。每个人都是有自尊的,贫困学生也不例外,而且在很大程度上会更强,会更在意。“贫困本身并不丢人,而要贫困者以当众展示自己的贫困是不道德的。”这话虽然尖刻,但的确发人深省。
该校的一位着蓝校服的学生就这样说:“说实话我们感到很自卑,我们不愿自己让人一看就是‘穷人家的孩子’。”可见,此举对孩子造成了不小的心理压力。孩子对外界的评价总是在乎的,他们幼稚的心灵还没能建立起成熟的自我防御机制。区别对待很容易将贫困生引向对自身状况的在意,在公众面前的暴露更会让他们容易自卑。甚至还有一些比较要面子的同学因为自己是贫困生而感到羞耻,从而怨天尤人。一方面可能自己看不起自己,认为低人一等。从此陷入自卑中,不可自拔。另一方面,可能是不切实际地盲目攀比,追求高消费,同时产生仇视富家子弟的心理。
学校,没有随意暴露他们贫富情况的权利,而我们也没有将他们的贫困当作饭后谈资的权利。同时,这个举措对富家子弟也没有好处。人为的区分增加了他们的优越感,让他们产生了一种高人一等的想法。这种优越感,让他无法体会他人生活的艰辛,更不可能站出来帮这些在贫困线上挣扎的兄弟姐妹一把,他们往往会沦为看客,走进以鉴赏他人不幸和痛苦为乐的心理变态当中。这跟我们国家提倡的共同富裕的目标显然是背道而驰的。而且,这种划分也在不自然间让贫、富两类本来在校园中没有任何区别的同学形成两个阵营,互相看不起,这对学校的管理也是不利的。
此外,这一举措也严重伤害了一些“蓝服”学生家长。本来,供养孩子上学对他们来说就已经够艰难了。并非他们不努力,但生活总是有好有坏。他们也希望给孩子更好的学习环境。当他们面对孩子不愿意被歧视,希望穿“红服”的要求时,他们该是多么的难受啊,这种心理上的折磨对为了生活而苦苦劳作的他们来说,是不公平的。一个人只要努力奋斗了,我们就应该给他们应有的尊重和敬意。
“尊富不仇富、脱贫不嫌贫”,这才是我们应该提倡的社会风气。强分贫富的做法,可以休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