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城铁新车10月中旬上线

2003-10-10 来源:生活时报 本报记者 吴海花 我有话说

记者从北京地铁集团获悉,城铁第一组新车有望在10月中旬上线,以后每两个月内都有9组新车上线,到明年10月,城铁全线实现新车运行。

10中旬城铁第一组新车上线

10月8日,记者从北京地铁集团获悉,城铁第一组新车预计10月12日到达城铁公司,当天进入车库,在经过3天至5天的新车调试程序之后,10月中旬上线,到时将有乘客坐上城铁新车。

据北京地铁集团有关负责人齐先生介绍,第一次只上一组车,属于四编组(每组车是4辆)。因为城铁轨道有限,每上一组车要经过3至5天的调试,如果一次性来那么多车没有地方放。10月底还将有9组车上线,到12月底还将有9组车上线投入使用。齐先生说,北京地铁集团计划从10月开始,每两个月都会有9组车上线(北京地铁车辆厂生产3组,长春客车厂生产6组),到明年10月,将有56组(224辆车)承担城铁的全部运营工作。

据介绍,北京地铁集团一共订购224节新车,56组,分别由北京地铁车辆厂和长春轨道客车公司共同生产。北京地铁车辆厂将负责88节车的生产,长春轨道客车公司负责生产136辆,逐步取代目前使用的过渡车。

先进的城铁新车

城铁新车于10月12日才能亮相,因为时间关系,记者未能在发稿之前一睹新车风采。所有关于新车形状、功能等相关信息均来自北京地铁集团有关负责人的介绍。

据称,计划10月12日第一组亮相的城铁新车,是采用VVVF电动客车,新型电动客车采用了国际上先进的交流传动技术和模拟制动系统,属于目前国际最先进的矢量控制VVVF交流传动系统。这种基础制动采用单元式制动机,相比正在运行的城铁车辆,将大大增加车辆的安全性能。

每节车顶部有两个3米多长、1米多宽的超薄空调,同时还装有流风机加快空气流动使车厢内温度保持均衡。车内座椅下都设有电热取暖器,保证乘客在冬天乘车内时,温度适合。城铁新车还采用了人性化设计,根据乘客需要调整了扶手高度,车身底部专门装有电磁遮罩装置可以用来减少乘客受到电磁波的辐射。

与老城铁客车相比,新城铁列车还增加了消声装置。由于城铁轨道线路包括地下、地面和高架三个部分,车辆设计时充分考虑到锈蚀和温差等问题。这样,无论严冬酷暑,乘客都能够享受到舒适的乘坐环境。城铁新车的司机室都装有电动雨刷器、电热玻璃,防止玻璃结雾、结霜,保证司机驾驶时视野清晰。

城铁新车还采用先进的列车自动防护系统,设有报站、信息显示系统,与以往的地铁车相比,城铁新车是银灰色的车身呈流线型状,其美观程度也大大提高。

年底启动自动售票系统

在年底之前,城铁启动自动售检票系统。

据地铁集团有关负责人介绍,好马配好鞍,新车上线之后,地铁集团要在年底之前启动自动售检票系统,具体的启动日期还没有最后定,现在处于准备阶段。

北京地铁集团在今年3月份购置的AFC自动售检票系统设备,其中包括半自动售票机、半自动补票机、自动检票机。因为售票机和补票机都是半自动的,城铁在售票这一环节还不能完全脱离人工服务,还需要有售票人员来帮助乘客买票补票。目前这些工作人员正在进行使用新机器的培训,在确定开通自动售检票系统日期之后,北京地铁集团将在开通日期的前一个月左右时间对乘客进行大量宣传。据了解,目前,已有个别车站开始宣传使用自动售检票相关知识,但规模不大。

有报道称,自动售检票系统启动之后,将实现按照乘坐里程收费,起价2元,1—3站为2元,4—6站为3元,7—9站为4元,10站以上为5元。车票分为3种,分别为纸制磁卡票、PET票、IC卡。纸制磁卡票用于单程票,PET票用于定值票、计次票及纪念票,IC卡用于可反复充值的储值票。将来使用自动售检票系统后,票将制成3种磁卡,每次通过检票口,只需刷卡就可通过。

北京地铁集团有负责人出面澄清,这种报道不准确,这些票价都是初步的方案,并没有最后定下来,这些票价要由上级主管部门来审核决定。

初步定为磁卡、IC卡两种,这些卡是以车票为介质,具有通过计算机网络,实现轨道交通的售票、检票,以及补票,甚至结算、统计生成报表等功能。

发车间隔将达3分钟一次

据地铁集团介绍,城铁全线运营的列车除了原来西线运营的10组(每组3节车厢)外,后增加10组,总车数达到了20组。目前,投入运营的20组列车是经过改装的旧车。20组车每天在全线轮回运营190列,前后两列车时间距离不超过10分钟,现在最小的间隔是8分钟。

城铁新车采用的4编组,每节车厢定员300人,比现在的过渡车定员多120人;乘客总量1200人;初步时间间隔为10分钟;最高时速为80公里;新车单列运力与以前相比提高25%。

据了解,地铁集团计划10年内将城铁运营目标定为发车时间间隔为3分钟一次。如果客流大的话,随着城铁沿线的经济发展和居住人群的增多,这个计划可以提前,几年内有望实现3分钟的时间间隔。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