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德日对待历史教科书的态度为何迥异

2001-04-22 来源:文摘报  我有话说
在当今德国学校的历史课上,德国史和世界史都用相当的篇幅来讲述二战历史,毫无保留地记述纳粹罪行。德、日两国是同因推行法西斯政策而战败的国家,但在如何对待战争及历史教科书的态度上却存在天壤之别。原因何在?彭玉龙在新著《谢罪与翻案》(解放军出版社2001年1月出版)中作了分析。

战后盟国对德、日法西斯罪行清算程度不同

二战即将结束时,反法西斯同盟国内部尤其是苏联和美国矛盾逐渐激化,争夺的重点在欧洲,结果几个国家分区占领了德国,纽伦堡法庭审判和后来对纳粹罪行的揭露都比较彻底。但在远东问题上,苏、美没有过多的竞争。东京审判和旧金山对日和约的签订,都是在美国一手操纵下进行的,没有彻底惩治战争罪犯,没有彻底砸烂法西斯国家机构。因此,在日本一直存在着军国主义势力,它们一有机会便出来表演。

战后德、日两国政权建立的基础不同美国当时出于对自身安全的考虑及为限制日本进步力量的发展,让日本保留了天皇制。对战后的日本而言,这实际上起到了保留军国主义精神支柱的作用。战后德国政权是在抛弃法西斯政权、重建民族精神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军事工业被彻底摧毁。德国政府领导人同纳粹之间非但没有共同的利益关系,而且有的还是纳粹的受害者,不易受右翼势力的影响。

德、日两国所处的地缘政治不同日本是一个岛国,处于一个相对独立的地缘政治环境。而德国在战败前夕已被盟军占领,军事上没有讨价还价的筹码。

德、日两国的历史文化传统不同深印在日本人头脑之中的是武士道精神,“武士道,就是对死的觉悟”这种思维方式,与狭隘民族主义和扩张政策相结合,就把非人性和反人道发挥到极端。德国在两次世界大战中的惨败,促使德国人开始反省自己。德国哲学传统中理性的一面也有助于德国人对战争进行深刻的反思。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