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科院文学所《文学遗产》主编徐公持研究员说,目前不良学风的基本表现就是“浮躁”二字,相当一部分人做学问不肯下苦功夫,急于求成。这种“大跃进”式的浮躁,造成学术质量下降,“次品”充斥,平庸之作泛滥。近年全国出版的研究著作和发表的论文,数量之多可谓惊人,但能够体现学术创造性的高质量精品却很少。
一些青年学者视打基础为“傻事”,贪图省时省力而不屑为之,于是原著尚未读几本,甚至尚未读通、读懂就急忙发文章、出专著,其浅薄和错谬可想而知。
南京大学中文系周勋初教授和中国社科院文学所《文学评论》主编胡明研究员认为,现在学术界的“大师”不是难以出现,而是“大师”太多,研究界充满了“浮躁气”,难以静心做学问。当下浮躁学风还明显带有“利益驱动”因素,一些人受社会风气影响,导致实用主义思想泛滥,将学术视为“敲门砖”。
极少数人为了“快出成果”,干起了抄袭的勾当。胆子小的半遮半掩,将别人的论点稍加改易,“移植”到自己的著作中;胆子大的就整段整节照抄不误,令人触目惊心。
(《文汇报》2001.5.13陈韶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