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最新统计数字表明,上海高学历群体中科学素养达标率仅为13.4%,比美国1990年同类群体达标率低11.5个百分点。而据一项对全国青少年创造能力的调查显示,对创造发明持消极态度的青少年的比例正在上升。
我们的科普,在哪里出了问题?
中国科协有关负责人说,目前,由财政支出的一个中国人一年的科普经费只有一角钱,有的地方人均科普投入甚至只有三四分钱。
投入不足直接的后果首先表现在科技展馆少,展示手段陈旧落后。全国现有科技馆大约200多座,其中拥有常设科普展览的科技馆仅30多座。我国所有科技场馆建设投资的总和,还不及法国维莱特科学中心投资的30%。
5月16日至22日期间,北京呼家楼电影院放映在美国大片前加映《产前诊断新方法》和《污水净化器》两部科教片。“本以为这特意挑选的片子会大受欢迎,没想到短短10分钟竟让观众产生有如10年般漫长的感觉。原因只有一个,片子均是七八十年代的拷贝,很多知识早已为人们熟知甚至已被淘汰。”电影院业务经理于景祥说。
北京其他19家电影院也遭遇类似尴尬,在挑出的40部科教短片中,没有一个是1990年以后制作的。有观众直言:“把我们当弱智呢!”
在科教影片中,我们的生活怎么一下子倒退了十几甚至几十年呢?北京市新影连影业有限公司业务经理王光华认为,如今在城市,放映单位为赚取利润只购买适合观众口味的强娱乐性故事片,中介公司只能将科教影片积压,制作单位也自然不会再投资没人购买的科教影片。
北京科学教育电影制片厂有关负责人马玉成建议,社会应给予中国科教影片切实的关注,不要刮“活动风”,而要注重长期投资和支持。
(《中国青年报》2001.5.22、23张双武 李纬娜 王立莉 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