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贺林博士领衔的上海交通大学/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院“精神疾病和人类遗传学联合研究室”揭开了该症的“谜底”:在于2号染色体中IHH基因发生了突变。
世界上首例A-1型短指(趾)症报道于1903年,在近百年中,各国科学家殚精竭虑,为何无实质性突破?中国科学家何以在这场世纪赛跑中领先?
贺林说,“关键在于样品质量的差异,我们获得的基因纯度高”。研究室发现的3个A-1型短指(趾)症家系世代居住于湖南、贵州的崇山峻岭中,分为汉族、苗族和布依族,共100多人,其中,布依族四代同堂。3个家族中患A-1型短指(趾)症的达47人,年龄最大的80岁,最小的仅5岁。3个家族均有共同的特点:居住相近,通婚范围不广(但非近亲结婚),几乎没有外出打工者,相对封闭的生活环境。所有这些,使得他们的遗传资源很少受到“侵袭”或改变,因而A-1型短指(趾)症基因样品质量很高,符合基因定位的要求,使中国科学家在短时间内后来居上。
另一收获亦令人振奋:在国际上首次发现IHH基因与人体身高也密切相关。在一个A-1型短指(趾)症家系中,正常男性身高达1.8米,而男性患者身高只有1.5米,从而为揭开骨骼生成异常和身高之谜,提供了重要的分子遗传学的相关数据和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