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3日下午4时,在沙头角镇桥头街南天庆丰摊档1号仓库旁,40余名男男女女围在七八十件听装奶粉旁,一会儿功夫,奶粉被拆开包装装进红色的塑料手提袋提往检查站门口。
深圳沙头角边检站出口,两支长长的送货队伍,一直延伸到大街。此时,正对着海关出口的一条街道两旁的铺面拆装正酣:食油、洗发水、纸尿片……
在边检站门口,记者遇到一黄姓妇女,她告诉记者,她和女儿、丈夫每天都帮别人带皮鞋,往返数趟,这些皮鞋在中英街是免税的,运往深圳或内地销售价格是中英街的数倍。
据知情者称,专门从事带货的人数在2000以上,有本地的,更多的则是潮州以及四川、贵州、东北等地的。在采访中记者发现,一听进口牛奶在深圳市的超市要卖到100元以上,而同样规格的商品在中英街要便宜三四十元。按流行的说法是:“从中英街进货至少有50%的利润。”这么大的利润空间当然令老板们趋之若鹜。
据中英街管理办的人说,这些人往往用有效期3个月的黄色通行证每天出入中英街帮人带货。对此当地海关很无奈,他们说是自家用,我们还要核实?而我们的权力仅仅是在关口实施检查。把商品带到沙头角以外的地方再聚拢出售是不是走私呢?
(《羊城晚报》2001.8.17宋毅 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