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与天津静海县以及大邱庄镇的领导交谈中,他们的忧虑与焦灼之情溢于言表。大邱庄经济基本上是钢铁产业,是低附加值、高能耗的建材类和管材类,在短缺经济时期,曾依赖低成本低价格的优势,为大邱庄的显赫立下了汗马功劳。因此大肆扩张,一个厂几天就能变出五个厂。更致命的是这种扩张基本上依靠贷款实施。当时大邱庄的名头响彻云霄,银行对它的贷款唯恐争之不及。然而,1993年大邱庄“出事”后,银行贷款收紧,合作伙伴开始抽资。整顿金融秩序,大邱庄赖以活命的资金链条更是戛然而断。
过去大邱庄企业领导没有监督,大小事都是一个人说了算,朋友亲属随意安插,这些人不管有没有文化,懂不懂管理,都安插进管理层,收入多少都是一个人随口定。
自1997年开始,大邱庄镇对企业产权进行改革,企业由集体变民营,企业经营者自掏腰包入资认股,普通职工可自愿入股。这种被大邱庄人自称为“承载式改革”,使资产所有者一步到位。
然而大邱庄产业结构调整的分量和难度远在制度改革之上。对大邱庄部分退出钢铁企业的必要性可以说是人尽皆知,关键问题是,退出成本能否承受,专用资产能否利用。而这两道题正是捆住大邱庄手脚的绳索。但大邱庄人毕竟不会坐困愁城。产业结构调整上向一三产业延伸,工业结构调整借外力推动,是当前大邱庄经济结构调整的二条途径。(《文汇报》2001.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