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吸收加改进的科技发展战略有两个特点:一是“小科学”、“大技术”。将周期长、见效慢、投入多、风险大的基础理论研究、尖端技术开发让给西方人去搞。但对实用技术,特别是能够推动产业升级的关键技术,日本人却不放过。并在引进后,结合实际加以改造,形成了日本自己的技术特色。
二是注重技术的商业价值。如美国用半导体技术造飞船、造导弹,日本人却把它引进后制成电子表,做成傻瓜相机,与瑞士的手表和德国的相机竞争……
“收获型”科技发展战略,使日本仅用了20年时间,就赶上了世界发达国家的技术水平。这一战略也像一股神奇的力量,不仅使日本保持了高经济增长率,而且人均增长幅度,一度达到美国的9倍。
但到了70年代中期,这条路却走到了尽头,技术引进的空间越来越小。长期重引进、轻研究,重应用、轻基础,没有自己独立完整的科研体系,科技发展的后劲明显不足。强烈的危机感促使政府调整思路,决定走“播种型”科技发展道路,并于1980年正式提出了“科技立国”的新战略。(《中国经济时报》2001.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