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从“三言二拍”看中国古代收藏

2001-12-16 来源:文摘报  我有话说
关于对古代收藏品来源的描写

中国古代收藏主体的不同,决定了他们各自收藏品的来源相异。

掠夺 这是皇藏和官藏获得收藏品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包括明抢和暗劫。正如《二刻拍案惊奇》卷39所说:宋代“无锡有个知县,贪婪异常,秽声狼藉。……衙中金宝山积,无非是不义之财,……不知项楚追呼,拆了人家几多骨肉;更兼苞苴混滥,卷了地方到处皮毛。”

购买 收藏品皆有价值,其价值都可以一定的价格来表现,故在中国古代各个历史时期,它都成为人们直接选购的商品。在这方面,民藏表现得最为突出,而官藏亦有为之。《警世通言》卷26载:“(唐寅)伯虎还乡,绝意功名,益放浪诗酒,人都称为唐解元。得唐解元诗文字画,片纸尺幅,如获重宝。其中惟画,尤其得意。平日心中喜怒哀乐,都富之于丹青。每一画出,争以重价购之。”书中绘声绘色地告诉人们,明代著名大画家唐寅的书画,那时已有相当走俏的市场行情,成为官民争相收藏追捧的对象。又《二刻拍案惊奇》卷3有:明代京师有个翰林小官权次卿,每逢庙市,便“出来步走游看,收买好东西、旧物事。”一日见“有一个色样奇异些的盒儿,……认得是件古物,……叫随从管家权忠与他(卖主)一百个钱,当下成交。……又在市上去买了好几件文房古物。”

求索 凭借面子、关系等人情之便索要收藏品(包括名人墨迹),一直是中国收藏史上久演不歇的小闹剧,这在古代社会同样盛行。《警世通言》卷26在夸耀唐寅书画风光之时,就借秋香之口说:“妾昔见诸少年拥君,出素扇纷求书画,君一概不理,倚窗酌酒,旁若无人。”事实证明,靠人情面子支撑的索要方式,终难成为收藏品特别是高档次收藏品的稳定来源。

家传 这是许多珍稀收藏品旷世仍存的重要条件和保证。《二刻拍案惊奇》卷4写道:宋时云南某兵备属下张寅,“父亲是个巨万财主”,身后留下许多私藏,被其礼赠?事一些求助,不久二人失和,张寅便去讨还,对?事道:内中两件金器,是家下传世之物,还求保全原件则个。可见,古代官宦富人之家的大量遗产当中,的确有不少上佳的收藏品,代代相传,辈辈存世。

馈赠 如前面提到的僧藏,就主要依赖社会各界馈赠及布施而存在和发展。《警世通言》卷4称:北宋王安石罢相往江宁府(今南京)退隐,“夫人临行,尽出房中钗钏衣饰之类,及所藏宝玩,约数千金,布施各庵院寺观……”(《拍卖·收藏·典当》李沙著学苑出版社出版定价:28元邮购电话:010-68232285)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