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从“在下”说起

2001-12-30 来源:文摘报  我有话说
前不久,我收到一封通知我入选“名人大词典”的来信,“打印件”上有一则不知从何处得来的关于我的“介绍”,并曰:“如果在下对此稿不满意,可以斧正”云云。“在下”两字,让我看穿了这不过是一个“拙劣的骗局”!

据说,这样的“雅闻”是很多的。比如,某小学老师作启发式教学,向学生问道,“春风杨柳多少条呀?”学生齐声答道,“万千条!”又问道,“六亿神州怎么摇呀?”答道,“尽顺摇!”“全堂活跃,效果极佳”。还有某“通才”问学生,“谁知道公治长是什么人?”学生默然,“通才”不满地摇摇头,又幽默地说,“他是孔夫子的学生嘛!还是孔老先生的女婿啊!……这是基本知识啊,要注意咧!”也是“全堂活跃”。有位年轻朋友去拜访老师,进门就问道,“令爱不在家?”老师不知怎么回答,那朋友笑着解释说,“令爱”就是您的“老爱人”啊!令公自然就是您啊!令郎就是您的“大少爷”啊!令尊是老祖父,令堂是老祖母,这些您都没有了,可以不问了。——那老师不是学文科的,也不知当今文化思想起了多大变化,听起来虽然有些“扎耳朵”,出于“习惯性”的“谦虚”,只好含含糊糊应付过去了事。

中国文化是很丰富的,要熟悉它真不容易,何况我们现在要学习的东西太多太多。但作为一个中国青年,且从事文化工作,只希望在撰写“论文”“专论”之余,适当扩大一下知识面,对于一些少见的用语,觉得有必要用用时,不妨事先查一查辞书,力求弄个清楚明白,不闹或少闹笑话,岂不更好么?(《中华读书报》2001.12.26)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