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装这个名称其实来自外国。外国人称中国人为唐人,称中国清朝人的装束为唐装。现在坊间所说的唐装,应该是中式服装的通称,并且不是清朝“原版”,而是有了许多改革:比如用装袖代替连袖,加入垫肩,引入了西服的制作工艺;图案、色彩等皆有许多改进。
“唐装火,火得让人有压力,仿佛不买一件就对不住自己似的。”在北京一家私企做文秘的小莫在燕莎商场花900来元买了一件手绘真丝唐装,暗绿色的面料,收腰的设计,山水画般的手绘,让一向着装摩登的小莫多了许多古典韵味,得到了同事们的一致好评。
许多赶流行穿唐装的人说:穿唐装为的是穿出中国气派!著名红学家蔡义江认为,不再盲目地“崇洋”,这是一件好事情。唐装本身所蕴含的文化、民族和传统的东西,使它反过来又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人们对中国民族、文化、传统的重新关注和思考,老百姓对唐装的青睐,折射的是他们在全球化背景下对自己的民族和文化的自信。
唐装热还极大地带动了上下游产业。2000年,我国丝绸主产区杭州许多中小丝厂已经倒闭或停产。自从唐装热出现后,这些厂子绝大多数出现了国内外购货商排队交订单的盛况。在北京秀水街市场,与唐装配装的中式手袋、中式帽子、布鞋、饰物等,也从过去的柜台底下被请到柜台正中。中式桌布、中国结等中式生活用品在这个冬天也集体走红。
(《人民政协报》2002.2.6杜军玲 熊树民文)